
谁料皇榜中状元: 严凤英作词、作曲

她的唱腔圆润明快,表演质朴细腻,吸收京剧、越剧、评剧、评弹、民歌等之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世称严派,代表剧目有《打猪草》、《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蓝桥会》、《柳树井》、《砂子岗》、《红色宣传员》、《刘三姐》、《党的女儿》、《江姐》等。
她于1954年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会演获演员一等奖。
文革中,她被指为文艺黑线人物、宣传封资修的美女蛇,并被诬蔑为国民党潜伏特务,屡遭批斗,1968年4月7日夜自杀身亡。1978年5月23日,安徽省委为严凤英平反昭雪,8月21日省文化局举行了严凤英骨灰安放仪式。
![]() |
1952年,应邀到上海演出,她在传统小戏《打猪草》、《蓝桥会》和现代戏《柳树井》中所塑造的角色,情感真挚,性格鲜明,唱腔优美动人,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严凤英也因此被上海观众誉为造诣很深的艺术家。1953年她被调入了安徽省黄梅戏剧团,1954年,再度赴上海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了《天仙配》、《砂子岗》、《打猪草》三出戏,再次获得成功,并获得了一等奖。
![]() |
从被调入安徽省黄梅戏剧团至1966年的13年间,严凤英演出了50多个大小剧目,如《天仙配》、《女驸马》、《红色宣传员》、《刘三姐》、《牛郎织女》、《党的女儿》以及《江姐》等。尤其在《天仙配》、《女驸马》中塑造的七仙女、冯素贞的艺术形象,已成了她的代表作,也是黄梅戏中的珍品。她主演的《天仙配》、《女驸马》、《夫妻观灯》、《牛郎织女》,被拍摄成了黄梅戏电影艺术片。她主演的《天仙配》荣获文化部“金质奖章”。严风英的唱腔亮丽沙甜,委婉动听,韵味浓郁,吸收京剧、越剧、评剧、评弹、民歌等唱腔之长,将它们融会贯通,自成一家,誉为“严派”,广为流传,并被后人作为“精品”唱。她是公认的黄梅戏的一代宗师。1954年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会演,获演员一等奖。
![]() |
严风英是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全国妇女联合会委员、中国文艺家联合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她还曾荣获安徽省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和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 |
最早的艺术照
照片上的女子,合肥的读者一眼就能认出,她就是我省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
图1是严老师幸存的最早的艺术照。1946年摄于安庆市钱牌楼照相馆。当时她16岁。此幅表现严老师天真无邪的少女风采的照片,在“文化大革命”中,成为了她“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铁证,作为“罪证”收入档案,才得以保存下来。
严老师所有的照片,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由爱人王冠亚先生分为两包分散保存。一包寄存在亲戚处,一包寄存在一位老红军的老家大别山的乡村。前一包烧了,后一包因为潮湿霉坏了。水火相侵。
图2是严凤英和爱人王冠亚夫妻最后的合影。摄于省黄梅戏剧团南面——环城路边的那片小树林子里。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文艺界的许多人已经被抓。严凤英和王冠亚预感别离就在旦夕之间,动议拍下了这张纪念照。王冠亚用自拍挡拍摄的。
照片上的艺术家,艺术的风采荡然无存,但坚毅犹在。装束是典型的“无产阶级革命化”。天,阴沉沉的,艺术家的表情更是沉郁。
这张照片拍完不久,严凤英未来得及看一眼,就含冤诀别了她挚爱的黄梅戏舞台,离开了同样挚爱她的表演艺术的观众。
这幅照片还有一个花絮。王冠亚含悲忍泪在半夜里冲洗时,由于心慌,把照片印反了。此次修复,才“拨乱反正”过来。斯人已逝,芳容永存吧!
图1是严老师幸存的最早的艺术照。1946年摄于安庆市钱牌楼照相馆。当时她16岁。此幅表现严老师天真无邪的少女风采的照片,在“文化大革命”中,成为了她“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铁证,作为“罪证”收入档案,才得以保存下来。
严老师所有的照片,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由爱人王冠亚先生分为两包分散保存。一包寄存在亲戚处,一包寄存在一位老红军的老家大别山的乡村。前一包烧了,后一包因为潮湿霉坏了。水火相侵。
图2是严凤英和爱人王冠亚夫妻最后的合影。摄于省黄梅戏剧团南面——环城路边的那片小树林子里。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文艺界的许多人已经被抓。严凤英和王冠亚预感别离就在旦夕之间,动议拍下了这张纪念照。王冠亚用自拍挡拍摄的。
照片上的艺术家,艺术的风采荡然无存,但坚毅犹在。装束是典型的“无产阶级革命化”。天,阴沉沉的,艺术家的表情更是沉郁。
这张照片拍完不久,严凤英未来得及看一眼,就含冤诀别了她挚爱的黄梅戏舞台,离开了同样挚爱她的表演艺术的观众。
这幅照片还有一个花絮。王冠亚含悲忍泪在半夜里冲洗时,由于心慌,把照片印反了。此次修复,才“拨乱反正”过来。斯人已逝,芳容永存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9 21:57:01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