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个,“风雨如晦,朝野满盈,平旦,寅时。”
解读:“风雨如晦”说天气不好,出自《诗经》,原诗背景是说妻盼征夫之归。现在一般用作环境不好之代称。下一句朝野满盈,加上平旦,寅时。连起来的含意照应剧情应该是说,虽然重阳佳节,朝臣充盈,但因为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的思念,将带来祸害。这既是全剧之首,也是一天之始,平旦是天将白,寅时不过凌晨三点。
第二个,“善行无迹,恒德乃足,岁丰,卯时”
解读:“善行无迹”出自《老子》,原文为“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这段接在王指使蒋太医用王后草乌头药之后。则反面理解马上可通,即王之杀人于无迹,“恒德”也就是算计的反面,实际上王一直强调天圆地方的规矩,忠孝礼仪的规矩,说“恒德”其实也不错。王后用药已十天,而这药“月数”就能致人昏聩,因此是“岁丰”也就是剂量足够了。这时天已经亮了,卯时,五点。
第三个,“开国承家,无往不复,升平,辰时”
解读:这段报词是放药之后随即报起。“开国承家”“无往不复”均语出《易经》原文是“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升平,辰时。王为了位子,休妻抛家,迎娶梁王之女,得以开国,自己沦入小人道,现在用蒋太医反害梁王之女(王后),不知谁是小人了~一个无往不复,到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联系最后三子尽戮,他位终无人可争,到真是“升平”,辰时的时候悲剧开始展开,七点。
第四个,“鸡栖于埘,君子勿劳,河清,巳时。”
解读:“鸡栖于埘”出自《诗经》,原文是“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这大家都学过,不讲。“君子勿劳”出自《论语》,原文是“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无诲乎?”河清是说圣人出。这句话很有意思,接下来的一段杰王子后来要帮助其母,于是算是“于役”的那个君子归来,而他叛父叛君,“不为王位,为了母后”不就是“爱”“忠”么?对于王后不啻为“圣人”。巳时,故事线索全部妥当,太阳高照,九点。
第五个,“春祈秋报,康宁是臻,嘉禾,申时。”
解读:“春祈秋报”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康宁是臻”是说最后的维持无事到了顶端,所谓黎明前静悄悄,“嘉禾”是说,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如同稻子,都已经健康嘉好了。申时,正午一点,也是一天之正午,剧情之中央。
最后一个,“天地人和,至福恒昌,夜半,子时。”
解读:大杀戮之后,血冲干净了,菊花重新摆上了,道德的歌声洗刷了权力之下,私欲之下的亲人残杀。剩下的人没有能唱反调了,天圆地方的菊花台依旧存在,这是天地人和,对于独裁者自然是至福恒昌,但一切也归入黑暗。这就是“夜半”。子时,晚十一时。
全局统十多年之矛盾,三年之乱伦,而在二十个小时里集中爆发。用了六次报时来串联。
结论是 《雷雨》的情节改编而成
我的解读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