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课件 相册
>> 一首好歌,来自天籁,来自心灵。它懂得我们的悲欢感动。仿佛一个温暖心灵的知己!调好频率,感受音乐的魅力!让我们流行音乐全接触~
⑤型⒌綉╃网络资源发布区=-口- 音乐无国界 → “王二小”儿时伙伴讲述“歌唱二小放牛郎”[图]

您是本帖的第 1260 个阅读者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标题:
“王二小”儿时伙伴讲述“歌唱二小放牛郎”[图]
basson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默默的争第一
等级:^(..)^
威望:5
文章:3368
积分:30378
门派:日月神教
注册:2006年8月5日
楼主
 用支付宝给basson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QQ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basson 访问basson的主页

发贴心情
“王二小”儿时伙伴讲述“歌唱二小放牛郎”[图]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人物小传:阎福华,因在家中排行第二,又被人们称为阎二小。河北省平山县滚龙沟村人,1928年生,抗日战争时期,积极投身抗日活动,曾任儿童团团长。1941年9月,为掩护《晋察冀日报》编辑部的同志和群众,被日军杀害。

    史林山
:河北省平山县滚龙沟村人。1930年4月出生,早年参加儿童团,后担任村团支部书记,村党支部书记。1997年7月被评为华北地区山区建设先进模范。

    1941年9月,西北战地服务团记者方冰,根据采访平山南滚龙沟13岁的抗日小英雄阎福华的事迹,与作曲家劫夫合作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从此,这首儿歌传遍了大江南北,英雄王二小的名字也随之家喻户晓。

    盛夏,笔者来到平山塞北乡滚龙沟,找到阎二小儿时的伙伴史林山老人,请他讲述阎二小的故事。

    从“孩子王”到儿童团长

    “阎二小兄弟3个,他哥哥早年得天花夭折了,弟弟在他牺牲的第二年也被敌人杀害,不久他父母相继悲愤去世。”讲起阎二小的身世,史林山老人显得十分难过。

    二小是有名的“孩子王”,村里的孩子们都服他。那时,我父亲参加八路军,在战斗中牺牲了,我母亲也病故了,所以二小对我特别关照。我们俩天天一起放牛,二小不仅经常从家里给我拿菜饼子和山药蛋吃,还不让别人欺负我。

    1939年冬,《晋察冀日报》社进驻我们村。此时,我们村群众的抗日热情更加高涨,不仅成立了民兵、妇救会等组织,就连孩子们也组成儿童团,到村头路边站岗放哨。因为二小在孩子中有威望,被选为儿童团团长。

    二小经常利用放牛作掩护,把编辑部编排好的稿件,送给住在二庄的社长邓拓审阅。时间一长,二小就和邓社长成了好朋友。看到二小经常因为送稿件耽误吃饭,邓社长想请二小吃完饭再走,可二小总是想办法推辞。有一天,邓拓留二小吃饭时,看到二小还要推辞,就说和二小下一盘象棋,并商定如果二小赢了,就可以回家,若是输了就吃了饭再走。结果二小输了,邓社长看着他把饭吃完,高兴地笑了。

    1941年秋,日军对我晋察冀边区进行“扫荡”。报社的同志在乡亲们的配合下,与敌人巧妙周旋。敌情紧急时,他们就把机器藏起来四处游击。形势稍有缓和,就挖出设备继续出报纸。一次,二小在放牛时发现,一股鬼子前来“扫荡”,赶快跑去给报社的同志报信。由于太着急,半路上二小被一块石头绊倒,磕破了腿。尽管腿上鲜血直往下流,但他全然不顾。报社同志接到他送来的情报后,马上转移到安全地带,躲过了敌人的“扫荡”。

    敌人经过多次“扫荡”,也没有发现报社的地点,恼羞成怒,把周围几个村庄烧成一片废墟。一天上午,日军一部约300余人从陈家院出发,向滚龙沟袭来。在沟口执行警戒任务的基干民兵李魁元发现敌人后,忙去村里报信,不料被敌人抓住。敌人对他进行百般折磨,也没能从他嘴里得到任何消息,气急败坏的敌人将他吊在树上活活打死。接着,敌人在石片坡设立临时指挥所,兵分几路在四面山上反复搜索。

    献身二道泉山崖

    9月16日上午,我和二小在三道壕一边放牛一边放哨。忽然发现不远处山头传来信号,敌人朝我们这边来了。二小忙对我说:“你快去报社送信。”我问:“二哥,你呢?”“别管我!”说完,他把牛往山沟里赶。

    我一口气跑到报社,告诉大家鬼子来了。大家接到情报后,迅速进山洞隐蔽。我送完信,跑到对面悬崖边藏起来。因为心里惦记着二小,我不停地四处观察。过了一阵子,我看见铧子尖后梁上来了一群鬼子,其中一个用刺刀顶着二小后背朝前走。只见二小一会儿左转,一会儿右转,一会儿上山梁,一会儿下山沟。二小知道报社编辑部就设在铧子尖,报社同志和群众就在周围山上隐蔽着。他是故意领着敌人兜圈子,拖延时间。

    二小领着敌人从上午9点转到下午3点多钟,把敌人累得筋疲力尽。太阳快落山时,他领着敌人转到了二道泉山顶。当鬼子观察地形时,二小突然朝一个站在悬崖边的鬼子猛扑过去。旁边的一个鬼子发现后,用刺刀刺进二小的胸膛。二小被刺中后,站立不稳坠下山崖。

    当时,我看见二小摔下山崖,想喊又不敢喊,把牙都快咬碎了。没过几分钟,对面传来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原来,报社的武装梯队向敌人发起了攻击,一举歼灭了这股敌人。战斗结束后,我跑下山找到二小的本家兄弟阎志岭,哭着说:“二哥没了,咱去找找吧!”

    不一会儿,乡亲们和报社的同志也都出来找二小。大家来到悬崖下,只见石头上溅了一摊血,二小已是面目全非。大家强忍着悲痛,从村里找来木擦子(平地的工具),把二小遗体放在上面,运到四道壕口,埋在一个树坑里。

    “二小虽然牺牲了,可是报社同志和群众得救了,他的事迹也很快被传开。”说到这儿,老人转过身悄悄地擦了下泪,然后使劲抽了几口烟。

    王二小就是阎二小

    接着,史林山老人又带我们来到附近的山上,参观阎二小墓、纪念碑,以及当年《晋察冀日报》社同志藏机器的地方。我们走到一个山崖下,老人悲痛地说:“这就是当年二小牺牲的地方。”我们抬头仰望,只见这个山崖足有20多米高。在回来的路上,老人一边走一边又向我们讲起二小的故事。

    就在二小牺牲的第二天,住在附近两界峰村的一名西北战地服务团的记者,后来我才知道他叫方冰。找到我采访有关二小的事迹。一个月后,报社一位姓郑的同志来到我们大伙中间,教我们学唱一首儿歌:“牛儿还在山坡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放牛的孩子王二小……”这首歌没教完,我们就“哇”地哭了,一边哭一边和他争论。

    我们说,放牛的孩子明明是阎二小,为什么编成王二小?郑同志给我们解释说,孩子们,这是音乐作品,是要经过改编的。再说,你们不是叫二小“孩子王”吗?所以就叫他“孩子王——二小”。经他这么一解释,我们才安静下来。

    1942年的一天,儿童团的李兵子拿着一份报纸跑到村里,遇人就说:“郑叔叔教的歌上报了,二小上报了。”这首歌就登在当年元旦的《晋察冀日报》副刊《老百姓》上。从此以后,这首歌在全国各地传唱开来。

    史林山老人告诉笔者:“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竖起了王二小纪念碑、墓碑,已有数万人来这里寻访英雄王二小的足迹。今年3月,原《晋察冀日报》编委、报史研究会会长陈春森来到滚龙沟,欣然提笔写下了‘二小故乡——滚龙沟’七个大字。我们这些二小当年的小伙伴,也经常给前来参观的人们和附近学校的孩子们讲二小的故事。虽然我已年过古稀,为了让二小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我愿一辈子讲下去。”

    采访结束后,望着满目青翠,群山环抱的滚龙沟,史老沙哑着嗓子,再次深情地唱起了《歌唱二小放牛郎》:“……秋风吹遍了每个村庄,它把动人的故事传扬,每一个村庄都含着眼泪,歌唱着二小放牛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0 0:04:24编辑过]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19 23:43:06
basson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默默的争第一
等级:^(..)^
威望:5
文章:3368
积分:30378
门派:日月神教
注册:2006年8月5日
2
 用支付宝给basson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QQ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basson 访问basson的主页

发贴心情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
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
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
那放牛的孩子王二校

九月十六那天早上,
敌人向一条山沟扫荡,
山沟里掩护着后方机关,
掩护着几千老乡.

正在那十分危急的时候,
敌人快要走到山口,
昏头昏脑地迷失了方向,
抓住了二小要他带路.

二小他顺从地走在前面,
把敌人带进我们的埋伏圈,
四下里乒乒乓乓响起了枪炮,
敌人才知道受了骗.

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
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
我们那十三岁的王二小,
可怜牺牲在山间

干部和老乡得到了安全,
他却睡在冰冷的山间,
他的脸上含着微笑,
他的血染红了蓝的天.

秋风吹遍了每个村庄,
他把这动人的故事传扬,
每一个村庄都含着眼泪,
歌唱着二信牛郎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19 23:48:47

 2   2   1/1页      1    

深圳大学法学院05级5班
WWW.CLASSFIV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