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理学辅导题(一)
一、 单项选择
1. 下列关于法律关系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一种合法关系
B. 法律关系是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事实关系
C. 法律关系是体现意志性的特种社会关系
D. 法律关系是特定法律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答案:B
解析:事实关系没有严格的合法形式。不是法律关系,但又是可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一类法律事实。
2. 赵某因打架斗殴,被罚款50元并受到劳动教养处分,这种处罚属于下列哪种措施?
A. 民事制裁
B. 行政制裁
C. 刑事制裁
D. 行政处分
答案:B
解析:行政制裁可分为行政处罚、劳动教养,行政处分三种。
3. 关于法的溯及力的正确表述是下列哪项?
A. 新法制定颁布后对旧法是否有效
B. 新法生效后,原有法律是否有效
C. 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
D. 法律颁布后,对它制定以前所发生的事件和行为是否有效力的问题
答案:C
解析:法的溯及力是指法溯及既往的效力。即法颁发布施行后,对其生效前所发生的事件和行为,如果适用,该法就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该法就不具有溯及力。
4. 我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本法所称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据此,下列选项错误的是哪项? A. 此条属于立法解释
B. 此条属于表权解释
C. 此条属于司法解释
D. 此条属于限制解释
答案:C
解析:法律解释由于解释主体和解释的效力不同可分为正式解释与非正式解释,其中正式解释又称法定解释、有权解释,它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官员或其他有解释权的人对法律作出的具有法律上约束力的解释,此外,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解释体制,全国人大常委会所进行的解释又称立法解释,是指由中央立法机关对宪法和法律所作的解释,它是指由国家最高司法机关所作的解释,它是指由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过程中对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作的解释。根据法律解释方法的不同,法律解释分字面解释、扩充解释和限制解释三种,其中限制解释是指在法律条文和字面含义明显广于立法原意时,作出窄于字面含义的解释。
二、 多项选择题
1. 下列选项哪些是法典编篡的特点?
A. 不改变法的内容
B. 可以改变法的内容
C. 是国家立法活动
D. 不是国有立法活动
答案:BC
解析:法典编篡可以改变原来规范的内容,是国家法的制定活动之一,只能由国家的立法机关进行。法律汇编不改变法的内容,不是国家立法活动。
2. 实现法律监督必须具备以下哪些基本因素?
A. 法律监督的权力
B. 法律监督的内容
C. 法律监督的程序
D. 法律监督的主体
答案:ABCD
解析:实现法律监督,必须具备法律监督的主体,法律监督的客体,法律监督的内容、法律监督的权力、法律监督的程序五个基本因素。
3. 下列选项中的表述,哪些不属于对狭义的法的适用的理解?
A. 法的适用是国家机关报根据法定职权的程序,在具体案件中应用法律的活动
B. 法的适用是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报根据法字职权和程序,在具体案件中应用的法律的活动 C. 法的适用是国家审判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
D. 法的适用是国家司法机关报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答案:ABC
解析:广义的法的适用,即法的实施,包括执法和司法,狭义的法的适用,通常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4. 下列关于司法独立原则的理解,错误的是哪些?
A. 审判人员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
B. 检察人员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
C. 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D. 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答案;ABD
解析: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是就司法机关而言,因此,选项中的“审判人员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检察人员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独立行使职权”的理解都是错误的。
5. 下列哪些选项不是社会主义法制要求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有力保障?
A. 有法可依
B. 违法必究
C. 执法必严
D. 有法必依
答案:ACD
解析:注意题目限定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中的健全的有力保障。
法理学辅导题(二)
1.下列哪些属于法的官方性的体现?
A.法是公共权力机关按照一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或认可的
B.法是依靠正式的权力机制保证实施
C.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
D.法是借助于正式的表现形式予以公布
答案:ABD
2.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国家不是在创造法律,而只是在表述法律
B.法律属于自发形成的规范
C.在国家权力所及的范围内,法具有普遍效力或约束力
D.只有法是通过对权利和义务的双面规定来调节社会关系的
答案:ACD
3.下列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A.法的作用是国家权力运行的过程 B.法是国家意志这一内容的规范化
C.法是国家权力的载体和支点 D.法的作用是国家意志实现的结果
答案:C
4.法的指引作用可以分为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下列哪些表述属于有选择的指引?
A.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B.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
C.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D.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
答案:BC
5.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法的规范作用是社会作用的手段
B.法的预测作用的对象是自己行为
C.自由是法的其他价值的基础
D.强制作用是法的其他规范作用的基础
答案:AD
6.正义在下列哪些方面推动了法律的进化?
A.正义是法律精神进化的观念源头
B.正义促进了法律地位的提高
C.正义推动了法律内部结构的完善
D.正义提高了法律的实效
答案:ABCD
7.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秩序是法律最本质的价值
B.现代社会的“秩序”必须接受“正义”的规制
C.正义是法的基本标准和评价体系
D.在自由、秩序和正义中,正义的位阶最高
答案:BC
8.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A.法律后果是任何法律规则的核心部分
B.职权性规则属于强行性规则
C.法律原则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适用
D.权利的设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义务的实现
答案:ACD
9.下列选项哪些是正确的?
A.所有的法和法律规范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
B.表述法和法律规范内容的文件被称为“规范性法律文件”
C.不成文法包括习惯法和判例法
D.同一个法律规范可以通过一个法律条文来表述,也可以通过若干个法律条文来表述
答案:AD
10.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该条采取的解决价值冲突的方法主要是比例原则。
B.刑诉法规定:在审判过程中,被告人可拒绝辩护人继续为他辩护,也可另行委托辩护人辩护。这一条文表述的属于确定性规则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法可以制定选举实施细则,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这一条文表述的属于委任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D.国家政策、判例属于当代中国法的非正式渊源
答案:AB
11.下列有关法律规范的表述哪个是不正确的?
A.效率是最基本的价值
B.完整的法律规则是行为规则和裁判规则的结合
C.所有的权利性规则属于任意性规则
D.公理性原则由法律原理构成,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原则
答案:AC
12.下列哪些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A.1979年《刑法》包括在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之中
B.根据法的创制和表达形式的不同,法可以分为普通法与根本法
C.作为规则内容的权利义务针对一国之内所有不特定主体
D.法典编纂不改变所编纂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内容
答案:C
13.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是规范性法律文件
B.划分法律部门的首要标准是调整方法
C.《婚姻法》属于当代中国的法律部门
D.公法与私法是法的本位上是不同的
答案:ABC
14.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等主要是根据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而作出的分类
B.法的运行和操作的整个过程和机制都是围绕权利和义务展开的
C.由于存在不同基本性质的法和不同法系的法,因此我国的法律体系不统一
D.等级特权社会遵循权利本位原则
答案:B
15.下列哪些说法不正确?
A.婚姻权利能力属于特殊权利能力
B.自首、立功不属于法律责任免除的形式
C.小钱连续不参加沙龙活动被开除会籍,属于法律制裁
D.甲某因赌博欠乙某五万元的债权债务关系不属于法律关系的范畴
答案:BC
16.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A.有违法行为必然产生法律责任
B.有法律责任必然进行法律制裁
C.法律责任必然产生于违法行为(包括违约行为)
D.法律事实意义上的法律行为不一定是合法行为
答案:BC
17.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在溯及力问题上,我国法律遵循“有利追溯”原则
B.一般地,法的效力是从普遍约束力的角度理解的
C.根据法律关系产生的依据不同,可以分为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
D.国务院废止行政法规的活动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对法律作出规范性解释的活动属于广义的立法的范畴
答案:AB
18.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之一
B.宗教规范最具外在强制性
C.授权立法权是在立法体系中居于基础和主导地位的立法权
D.立法体制的形式与国家的结构形式、国家的管理形式紧密相关
答案:AD
19.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法的实施方式包括守法、行政和司法
B.守法就是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C.无效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
D.所有的违法行为同时也是违反道德的行为
答案:AC
20.下列哪些选项不正确?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对法律实施的合法性的监督,属于狭义的法律监督
B.某地税局在执法过程中对税收征收管理法第70条的解释,属于有权解释
C.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国务院、经济特区所在的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接受全国人大的授权进行“授权立法”
D.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司法活动
答案:ABD
法理学辅导题(三)
21.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只有具有责任能力的人的行为,才可能构成违法行为
B.我国的立法体制是一元多层次的
C.狭义上的立法是国家立法权意义上的立法
D.立法的方式不仅包括制定,还包括认可
答案:ABCD
22.下列关于公正的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A.公正是法的精神的内在要求
B.公正是法的固有价值
C.司法公正是司法机关职能的要求
D.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是其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基础
答案:ABCD
23.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法律监督的重点是立法活动
B.当代中国法律监督以权力合理划分与相互制约为核心
C.拟制属于形式推理方法
D.目的解释的“目的”仅限于原先制定法律的目的
答案:B
24.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A.国家机关的监督是我国法律监督体系的核心
B.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整个法律监督体系中属于主导地位
C.社会法律监督是指国家机关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进行的监督
D.军事权是国家权力体系中最重要、核心的权力
答案:CD
25.下列哪个是不正确的?
A.原始社会的氏族习惯之所以不能称为“法”,原因在于它与宗教规范、道德规范浑然一体
B.法律的产生经历了由习惯到习惯法再到成文法的过程
C.法律意识属于法律文化最内在的深层次因素
D.强调宗法等级名分属于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基本特征
答案:A
26.下列哪些不正确?
A.法的历史类型是根据据以产生和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对人类社会的法所作的分类
B.“有法可依”属于社会主义法制的核心
C.我国进行法律移植,可以移植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法律
D.注重归纳推理属于大陆法系的特征
答案:BCD
27.下列关于法的现代化的说法中,哪些是不正确的?
A.外源型现代化是一个自发的、自下而上的、缓慢的、渐进变革的过程
B.从起因上看,中国法的现代化明显属于外源型法的现代化
C.中国法的现代化的启动形式是立法主导型。
D.内发型法的现代化具有被动性和反复性
答案:AD
28.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法律移植要有适当的超前性
B.社会生活条件的历史延续性和法的相对独立性决定了法律具有继承性
C.法系划分的主要标准是外部特征
D.判例法不是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渊源
答案:AB
29.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A.社会主义法制不强调法律要建立在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上
B.社会主义法制包含了法律至上的要求
C.社会主义法治要求法律主治
D.权利平等不包括立法上的平等
答案:ABD
30.下列哪些属于权利本位的含义?
A.在国家权力和人民权利的关系中人民权利是决定性的、根本的
B.国家权力在其运行的同时必须要到其他国家权力制约
C.在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之间,权利是决定的、起主导作用的
D.法律在社会规范中具有最高权威
答案:AC
31.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近现代法治的实质和精义在于控权
B.宗教信仰自由是当今世界各国的宗教政策的主流
C.集体人权是个人人权的基础
D.人权可以作为判断法律善恶的标准
答案:ABD
32.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教会法是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法 B.习惯的形成是法产生的标志
C.英国的苏格兰的法具有大陆法系因素 D.自由是人权的内容要素
答案:CD
33.控权机制是有限的,这是因为以下哪些因素?
A.权力制约以根本上不妨害权力效能为限
B.法在总体上不能高于或脱离权力而存在
C.不被法完全控制的权力活动领域是存在的
D.法的效力不能高于具体的国家权力
答案:ABC
34.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法律能抑制和预防科技所引发的社会问题
B.权力是法的必要支持、背后力量和效力基础
C.国家权力可以离开法而存在
D.法律能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特别是科技成果商品化
答案:ABD
35.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自然法学派认为“恶法亦法” B.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C.法与道德在存在形态上一样的 D.人权是法律权利的体现和保障
答案:B
36.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A.法律至上、权力本位属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条件?
B.法与执政党政策在意志属性、规范形式、社会目标等方面是不同的
C.法对人权的保障具有优势是因为法律具有明确性、一致性、国家强制性和权威性
D.哪些人权能转化为法律权利,取决于一国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民族传统和基本国情
答案:AB
37.下列关于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说法,哪一个不能成立?
A.进行法治建设并不意味着法治是万能的
B.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C.法治建设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法律制度变革在前、法律观念更新在后的过程
D.当代中国的法治是一种自下而上推进的法治,主要依靠民间推动
答案:D
38.关于法律与共产党的政策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哪一选项?
A.党的政策也是我国法律的正式渊源
B.法律必须公开才具有约束力,党的政策则不需要向全社会公开而不影响其约束力
C.党的政策有时也会以法律的形式体现
D.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相冲突的时候,应以国家法律为准
答案:A
39.下列有关法与社会关系的表述何者为正确?
A.中国固有的法律文化深受伦理的影响;而宗教对于西方社会法律信仰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为确立“法律至上”观念奠定了基础
B.“法的社会化”是西方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现象,表明法律是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手段
C.凡属道德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必为法律调整;凡属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则不一定为道德所调整
D.生命科学的发展、器官移植技术的成熟对法律具有积极影响
答案:ABD
40.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韩非子认为法是暴力斗争的结果,是暴力统治的产物
B.黑格尔认为,秩序和安排来源于上帝永远的正义和永恒的法律,即神法
C.马克思认为:“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有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人的恣意横行”
D.英国的梅因把法分为“身份”的法和“契约”的法
答案:A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