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国际法效力根据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国际法效力的根据是社会连带关系的事实,并由统治阶级把这种连带关系的事实制定成条约或法律的形式
B国际法效力的根据是现实的国家意志
C国际法效力的根据是体现各国的协调意志的协议
D国际法效力的根据是自然人和国家意志的合一
2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具有强行法的性质,这表明:
A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均应具备强行法的各种条件和特征
B具有强行法性质的原则均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C如改变该原则,须经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
D国际社会尤其是一些大国要接受这一原则
3《联合国宪章》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的法律文件,就其本质而言是:
A是一个多边性质的国际条约
B是现代国际法的惟一的渊源
C是“世界宪法”性质的文件
D是国际法基本原则产生的依据
4领土完整是一个法律概念,而非单纯的地理学上的概念,领土完整的含义是:
A在地理上连成一片的“连续领土”
B不可对一国领土有任何限制
C不能被侵略,但可被占领
D指国家领土不能被分裂、肢解和侵占
5按照国际法,本质上属于国家主权管辖的事项都是国家内政,这表明:
A内政是一个地域上的概念
B国家在本国境内的行为均属内政
C一国在本国境内的某些行为也可能是违反国际法的
D一国对他国违法行为的干预构成对该国内政的干涉
6以下关于国际法上的领土主权含义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领土主权是国家在其领土范围内享有的最高权力,是国家主权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包括所有权和统治权两个方面
B领土主权及于领土的全部范围,在领陆、领水、领空以及领陆、领水下的底土均能行使
C领土主权不可侵犯
D领土主权不得施以任何限制
7当国家参加的国际条约与《联合国宪章》规定的会员国义务发生冲突时,应如何适用?
A国际条约的义务应优先履行
B《联合国宪章》的义务应优先履行
C适用“后法优于先法”原则
D适用“先法优于后法”原则
8甲乙两国缔结某条约时,约定甲乙两国文字的文本同样为作准文本,并以第三种文字的文本作为参考文本。
条约生效后,两国发现三个文本的某些用语有分歧:依乙国文字文本进行解释对甲国更加有利,而依第三种语言文本进行解释对乙国更有利。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下列关于该条约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甲乙两国应接受各自语言文本的拘束
B甲国可以仅根据乙国文本进行解释适用,因为该文本对其有利且为作准文本
C乙国可以根据第三种语言的文本进行解释适用,因为该文本为参考文本,不必考虑甲乙国语言文本
D由于三种文本用语分歧,该条约无效
9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发生的反倾销、反补贴等国际贸易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当事人一方要求法院直接适用WTO协议中关于反倾销、反补贴的规定,根据国际法中关于处理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规则以及中国法院的实践,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法院仅适用我国有关反倾销、反补贴的法律、行政法规,对被诉反倾销、反补贴行政行为的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进行合法性审查,排除WTO协议文件在中国法院的直接适用
B法院直接适用WTO协议的规定,依照WTO协议关于反倾销和反补贴的规定对被诉的反倾销、反补贴行政行为的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进行合法性审查
C法院对于我国有关的法律、行政法规中做出规定的内容,适用我国法律的规定,对于我国法律中没有做出规定的内容,直接适用WTO协议的规定
D在WTO协议与中国的法律、行政法规相冲突的情况下,法院优先适用WTO协议中关于反倾销、反补贴行为的规定
10甲乙丙三国订有贸易条约。后甲乙两国又达成了新的贸易条约,其中许多规定与三国前述条约有冲突。新约中规定,旧约被新约取代。甲乙两国均为《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缔约国。根据条约法,下列判断哪一项是错误的?
A旧约尚未失效
B新约不能完全取代旧约
C新约须经丙国承认方能生效
D丙国与甲乙两国间适用旧约
11按照国际条约的法律性质划分,条约可以分为:
A双边条约和多边条约
B造法性条约和契约性条约
C平等条约和不平等条约
D政治条约、经济条约、文化条约等
12甲国倡议并一直参与某多边国际公约的制订,甲国总统与其他各国代表一道签署了该公约的最后文本。根据该公约的规定,只有在2/3以上签字国经其国内程序予以批准并向公约保存国交存批准书后,该公约才生效。但甲国议会经过辩论,拒绝批准该公约。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下列哪一项判断是正确的?
A甲国议会的做法违反国际法
B甲国政府如果不能交存批准书,将会导致其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
C甲国签署了该公约,所以该公约在国际法上已经对甲国产生了条约的拘束力
D由于甲国拒绝批准该公约,即使该公约本身在国际法上生效,其对甲国也不产生条约的拘束力
13以下是5位法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了国际法课程后发表的观点:(1)司法判例不是国际法的渊源;(2)某些大国违法的事实在现实角度否认了国际法本身的法律性;(3)近代国际法学是由英国著名法学家格老秀斯奠定的基础; (4)国际法的规则可以以不成文习惯法的形式表现出来;(5)国际组织决议的作用和地位高于学者学说。下列各种观点的组合正确的选项是:
A(1) (2) (4)B(1) (2) (5)
C(3) (4) (5)D(1) (4) (5)
14以下关于国际法上的承认说法错误的是:
A法律上的承认是一种法律行为
B事实上的承认是一种事实行为
C明示承认指用明白的语言文字直接表达的承认
D默示承认指通过一定行为间接表达出来的承认
15先占是国家对“无主地”实行有效占领而取得主权的一种方式,按照现代国际法,“无主地”应指:
A无人居住的荒岛、荒原
B土著人居住的土地
C原始部落居住的土地
D未形成“文明国家”的民族的土地
16可以以请求书或特别协定的形式向国际法院起诉的主体是:
A国家
B国家和国际组织
C国家、国际组织、民族解放组织
D国家、国际组织、民族解放组织、交战团体和叛乱团体
17下列行为中哪一项不能构成国家豁免权的放弃?
A国家作为原告在外国法院提起诉讼
B国家在外国领土范围内从事商业行为
C国家作为利害关系人介入诉讼
D国家作为一方当事人正式出庭应诉
18以下关于联合国的专门机构的论述中,正确的有:
A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为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其宗旨、原则、形式、职权范围等问题均由成立该组织的协定规定
B联合国专门机构中有一部分为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其职能限于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专门的领域
C联合国的专门机构是联合国的附属机构,与联合国具有法律联系,但是不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
D联合国专门机构与联合国的合作是通过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来协调完成的
19在以下行为中,国家不需要承担国际法律责任的是:
A某国国家授权人员在执行职务内事项时越权从事的国际不法行为
B某国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国外从事外交访问时,以私人身份从事的不法行为
C某国国家严重失职,纵容其国内私人团体对外国或外国人的不法侵害的行为
D某国国家机关人员在国外进行外事交流访问期间,涉嫌携带大量毒品的行为
20甲国发生的叛乱运动已被甲国政府和国际社会承认为叛乱团体。该叛乱在其控制的一些地区,强行掠夺或占用外国侨民和外国国家的财产。根据国际法,下列关于甲国政府是否承担责任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承担直接责任
B承担间接责任
C甲国政府和叛乱运动共同承担直接责任
D不承担责任
21根据下列受害人的情况,国家可以行使外交保护权的是:
A甲国公民在乙国境内被甲国的警察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非法逮捕,用尽一切可行使的司法和行政救济手段均无效后要求甲国对其进行外交保护
B甲国某公民在乙国境内旅游期间被乙国公民抢去其财物,身无分文,因而到甲国驻乙国使馆要求外交保护
C甲国公民在乙国的财产被乙国强制征收和扣押,在要求甲国外交保护期间因涉外婚姻而丧失甲国国籍,取得丙国国籍
D甲国公民在乙国诉讼,一审终结后觉得乙国法院有意偏袒另一方乙国公民,要求甲国对其进行外交保护
22甲国警察布某,因婚姻破裂而绝望,某日持枪向路人射击。甲国警方迅速赶到事发现场,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并围捕布某。布某因拒捕被击毙。但布某的疯狂射击造成数人死亡,其中包括乙国驻甲国参赞科某。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就该参赞的死亡,下列判断哪一项是正确的?
A甲国国家应承担直接责任
B甲国国家应承担间接责任
C甲国国家应承担连带责任
D甲国国家没有法律责任
23甲乙两国协议将其海洋划界争端提交联合国国际法院。国际法院就此案作出判决后,甲国拒不履行依该判决所承担的义务。根据《国际法院规约》,下列做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A乙国可以申请国际法院指令甲国的国内法院强制执行该判决
B乙国可以申请由国际法院执行庭对该判决强制执行
C乙国可以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申诉,请求由安理会作出建议或采取行动,执行该判决
D乙国可以向联合国大会法律委员会提出申诉,由法律委员会决定采取行动,执行该判决
24甲乙两国于1996年签订投资保护条约,该条约至今有效。2004年甲国政府依本国立法机构于2003年通过的一项法律,取消了乙国公民在甲国的某些投资优惠,而这些优惠恰恰是甲国按照前述条约应给予乙国公民的。针对甲国的上述作法,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下列哪一项判断是正确的?
A甲国立法机构无权通过与上述条约不一致的立法
B甲国政府的上述做法,将会引起其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
C甲国政府的上述做法如果是严格依据其国内法作出的,则甲国不承担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
D甲国如果是三权分立的国家,则甲国政府的上述行为是否引起国家责任在国际法上尚无定论
25中国公民陆某2001年通过其在甲国的亲戚代为申请甲国国籍,2002年获甲国批准。2004年5月陆某在中国因违法行为被刑事拘留。此时,陆某提出他是甲国公民,要求我有关部门通知甲国驻华领事。经查,根据甲国法律陆某持有的甲国护照真实有效;陆某本人到案发时从未离开中国,也从未申请退出中国国籍。根据中国国籍法有关规定,下列哪一项判断是正确的?
A陆某仍是中国人
B陆某是中国境内的外国人
C陆某是中国法律承认的具有双重国籍的人
D陆某的国籍状态不确定
26决定安理会表决程序的文件是:
A《联合国家宣言》B《雅尔塔协定》
C《德黑兰宣言》D《莫斯科宣言》
27关于联合国的说法错误的是:
A联合国是根据1945年在美国旧金山签订的《联合国宪章》成立的
B1993年成立的联合国前南国际法庭是联合国安理会设立的司法性质的附属机关
C联合国安理会是联合国在维持国际和平和安全方面负主要责任的机关
D联合国大会有权对违反国际法基本原则和《联合国宪章》的国家采取武装行动
28根据国际社会的一般实践,一个具有双重国籍的人,当其位于其任意一个国籍国的领土时,则
A他可以在该国享有司法豁免
B他一般是被作为所处领土的本国人对待
C他可以主张他是无国籍的人
D他一般仍可以主张他是外国人
29甲国公民A某在甲国犯罪,后偷渡到乙国,甲国要求引渡A某,乙国拒绝,乙国的下列不予引渡的理由不正确
A乙国认为A某是政治犯,政治犯不引渡
BA某的行为在乙国不认为是犯罪
C乙国引渡法规定对于A某在甲国的犯罪行为不予引渡,应在乙国起诉
D乙国认为甲国是专制国家,其司法程序不正当,不能有效地保障犯罪人的人权
30“给予邻国的利益和优惠”是外国人的待遇制度中哪项原则的例外?
A国民待遇原则
B最惠国待遇原则
C差别待遇原则
D普通优惠待遇原则
31《南极条约》对缔约国所提出的领土主权要求的规定是:
A冻结现状
B维持现状
C缔约国放弃
D缔约国相互承认和支持
32关于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的过境通行制度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境通行适用于公海或专属经济区的一部分和公海或专属经济区的另一部分之间的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
B如果海峡是由海峡沿岸国的一个岛屿与该国大陆形成,而且该岛屿向海一面有在航行和水文特征方面同样方便的一条穿过公海或穿过专属经济区的航道,过境通行也应适用
C依《海洋公约》,所有船舶及飞机均享有过境通行的权利
D海峡沿岸国不应妨碍或中止过境通行
33假设一国沿海的海岸比较曲折,海岸多岛屿、礁滩或岩石,则其应当采取的确定领海基线的方法是:
A正常基线法B低潮线法
C自然基线法D折线基线法
34外国船舶在别国领海的惟一权利是享有无害通过权,按照《海洋法公约》规定,“无害”一词的含义:
A不违反国际法
B不损害沿海国的和平、安全或良好秩序
C不损害其他国家的领海航行权
D不违反沿海国的法律规章
35《海洋法公约》规定,所有国家的船舶和飞机均享有在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的过境通行权,对此,海峡沿岸国:
A不应妨碍过境通行
B不应妨碍但在特定情况下可中止过境通行
C特定情况下可限制通行
D可对过境船舶有特殊规定
36根据国际法的规则和我国的有关法律,渤海湾水域的法律地位如何?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水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海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
D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架上覆水域
37空中劫持是指对飞行中的航空器使用暴力的行为,“飞行中”是何含义?
A航空器装载完毕,机舱外部各门均已关闭起到打开任一舱门以便卸载时止
B发动起到滑跑完毕止
C从地面人员或机组为某一特定飞行而对航空器进行飞行前准备至降落24小时后止
D降落后
38当以河流为国界时,如无特别规定,实践中,对于可以通航的河流的一般应采取什么界线为准?
A河道中心线
B主航道中心线
C以河流的两岸为界
D根据河岸及有关情况决定
39根据外空法和国际社会的实践,各国现在探索月球及其他天体的行为,包括其行动所留下的标志,在国际法上产生什么效果?
A可作为主权的宣告
B构成国际法中的先占
C具有发现的初步权利
D不得依此主张对这些天体的任何主权要求
40甲国是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缔约国。甲国的船舶在各国管辖以外的某海底进行矿产开采作业时,其活动应遵守国际法的哪一种制度?
A公海海底的开发制度
B甲国有关海洋采矿的国内法
C国际海底区域的开发制度
D公海自由制度
41各国对于发生在公海上的,被国际法认为是普遍管辖对象的特定的国际罪行或违反国际法的行为可以行使普遍管辖权,那么在下列行为中,不可以行使公海上普遍管辖权的行为是:
A某国军舰被叛变的军官控制在公海和别国管辖范围之外的地方对海上行驶的其他船舶以及船舶上的任何财物实施暴力掠夺的行为
B某国公民买下一艘船舶,驶至该国领海以外的公海区域在船舶上设立赌局,聚众赌博的行为
C某国船舶未经允许在公海上播送旨在使其他公众可以收看或收听的无线电信息,并使得其他国家的正常的无线电讯号受到干扰的行为
D某国公民利用船舶在海上非法贩运奴隶和毒品、麻醉品、精神调理物质的行为
42国家对于其在从事外空活动中发生的事故应当承担国际责任,以下根据外空活动的《责任公约》的规定,不符合责任制度规定的是:
A一国非政府实体的外空活动,应得到其国家的批准和连续监督
B发射国对于其空间物体在地球表面和飞行中的飞机造成的损害较大,对于在地球表面以外的任何地方和其他国家的空间物体造成的损害,其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不同
C对于空间物体造成的损害赔偿责任,应由该物体的发射国和所有国共同承担
D发射国空间物体对于该国的国民以及在空间物体从发射至降落的任何阶段内参加操作的或应发射国的邀请而留在预订发射或回收区内的外国公民造成的损害不适用《责任公约》的规定
43根据《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下列关于毗连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毗连区的宽度为12海里,测量范围从领海基线量起
B对于在一国毗连区海域或上空中,该国都有权利予以管制
C国家除了可以在毗连区内行使特殊事项的管制外,毗连区的其他性质取决于其所依附的海域的性质
D对于违反沿海国法律法规规定的外国船舶,该国可以在毗连区内开始对其紧追
44国家对于公海上的船舶的某种管辖权可以通过临检权来实施,以下关于临检权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有权行使临检权的必须为一国的军舰和军用飞机或其他得到正式授权的、有清楚标志可识别的政府船舶或飞机
B只有在公海上的船舶有海盗、贩奴、非法广播和船舶无国籍的情况下,一国才可行使临检权
C如经证实,被临检的船舶并无从事涉嫌行为,则行使临检权的国家须对被临检的船舶造成的损失或损害承担国际责任
D一国的军舰或军用飞机,不得对他国享有豁免权的军舰实施临检权
45甲国和乙国在划定边界的时候发生争论,根据国际实践下列有关边界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A甲国和乙国中间有一座山脉,甲国主张全部山脉都划归甲国所有
B甲国和乙国中间有一条用来航运的河流,历史上一直是甲国和乙国共同航行,应当按照河流中心线划定地形边界
C甲国和乙国中间有一条不能航行的河流,应当按照河流中心线划定界限
D甲国和乙国中间有一条用来航运的河流,则在该河流上航行的甲国和乙国船舶都不需要悬挂国旗
46根据国际法,下面对河流的表述错误的是:
A国家对其内河具有绝对主权,外国船舶未经其许可不得在内河航行
B所有的流向海洋的河流,其法律地位是同等的
C多国河流一般对它的所有沿岸国都开放,非沿岸国经许可也可以在此河流上航行
D界河分属沿岸国的部分为该国的领土,各国在所属领域行使管辖权
47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岸相邻或相向国家间大陆架划界应依据:
A中间线原则划定
B等距离原则划定
C自然延伸原则划定
D国家间依国际法以协议划定
48国际河流是指流经数国,并通航公海,经国际条约规定向一切国家开放的河流。现代国际上的国际河流主要有亚马逊河、圣劳伦斯河、湄公河。根据主要的公约的规定,以下的内容不属于国际河流的航行制度的是:
A一切国家船舶都可以在国际河流上航行
B沿岸国对本国河段行使管辖权
C沿岸国保留沿岸贸易权
D设立国际委员会保障河流的航行自由
49下列选项哪个不是海洋法关于船舶在公海上航行悬挂船旗的规则
A任何国家的船舶都可以悬挂其国旗在公海中自由航行
B如果船舶在两个国家注册,则应悬挂两个国家的船旗
C如果船舶未挂任何船旗,则任何国家的军舰都可以对其行使登临权
D为航行方便而在航行中不断变换船旗的船舶,可被视为无国籍船舶
50甲国公民在乙国将丙国公民杀死后逃入丁国,现甲、乙、丙三国均向丁国要求将其引渡。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丁国应将其引渡给甲国
B丁国应将其引渡给乙国
C丁国应将其引渡给丙国
D由丁国自己决定将其引渡给哪个国家
51国际法中,下列哪一选项中的人可以成为庇护的对象?
A某甲由于政治原因受甲国的追诉
B某乙犯有危害和平罪受到甲国追诉
C某丙有从事违反联合国宪章与原则之活动
D某丁犯有战争罪受到甲国追诉
52以下关于引渡的法律效果的说法正确的是:
A犯罪人被引渡后可以再引渡给第三国
B引渡请求国可以对被引渡的犯罪人作超过引渡理由之外的审判或处罚
C引渡请求国可不限于对在引渡请求时对被引渡者所指控的犯罪行为进行审判和处罚
D以上三种说法均不正确
53我国关于因出生而取得我国国籍的规定采取的原则是:
A血统主义原则
B出生地主义原则
C以血统主义原则为主,辅之以出生地主义原则
D以出生地主义原则为主,辅之以血统主义原则
54乙国提名杰克逊担任乙国驻甲国使馆馆长,甲国宣布其为不受欢迎的人,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相关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正确?
A甲国可以随时不须具体解释即通知乙国杰克逊为不受欢迎的人
B甲国必须解释具体的理由,才能宣布杰克逊为不受欢迎的人
C如果甲国不解释具体的理由,乙国可以不接受
D乙国可以不理睬甲国的这一宣布,仍派遣杰克逊到甲国就任
55迈克斯是美国驻印度的外交人员,玛丽是其妻子,琳达是其女儿。迈克斯于1999年10月在印度突发重病死亡,则:
A玛丽和琳达自迈克斯死亡之时起就不再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
B玛丽和琳达仍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直至玛丽再婚时止
C玛丽和琳达应享有的外交特权与豁免,至听任其离境的合理期间终了之时为止
D玛丽和琳达自始就没有外交特权与豁免
56甲国人詹氏,多次在公海对乙国商船从事海盗活动,造成多人死亡;同时詹氏曾在丙国实施抢劫,并将丙国一公民杀死。现詹氏逃匿于丁国。如果甲乙丙丁四国间没有任何司法协助方面的多边或双边协议,根据国际法中有关规则,下列哪项判断是正确的?
A丁国有义务将詹氏引渡给乙国
B丁国有义务将詹氏引渡给丙国
C丁国有权拿捕詹氏并独自对其进行审判
D甲国有权派出警察到丁国缉拿詹氏归案
57甲某为A国国家总统,乙某为B国国家副总统,丙某为C国政府总理,丁某为D国外交部长。根据条约法公约规定,上述四人在参加国际条约谈判时,哪一个需要出示其所代表国家颁发的全权证书?
A甲某B乙某
C丙某D丁某
58下列行为中,属于国际罪行的是:
A侵害他国侨民的合法权益
B侮辱他国的外交代表
C侮辱他国的国旗
D贩卖奴隶
59在下列哪个文件中第一次宣布在国际关系中废弃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A《巴黎非战公约》
B《国际联盟盟约》
C《国际常设法院规约》
D《联合国公约》
60甲国和乙国之间发生政治争端,双方将争议提交设在荷兰海牙的国际常设仲裁法院解决,根据《仲裁程序示范规则》,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仲裁裁决无效的情形?
A甲、乙之间的仲裁协议无效
B仲裁庭越权
C裁决理由严重不足或严重违反基本程序规则
D甲、乙双方从法院的仲裁员名单中各选2名仲裁员,再由被选定的仲裁员共同选定第五名仲裁员组成仲裁法庭
61在甲国公开宣布乙国驻甲国的两名外交人员为不受欢迎的人后,乙国也宣布甲国的两名外交官不受欢迎。乙国的行为在国际法上被称为:
A反报B报复
C干涉D自卫
62A国和B国发生武装冲突,C国出面劝他们进行谈判,并提出建议供他们作为谈判的方案,C国的行为是:
A调解B调停
C斡旋D协商
63战争开始使交战国间的法律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产生一系列的法律后果,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产生的法律后果?
A外交和领事关系断绝
B断绝通商往来
C两国间缔结的全部条约立即废止
D交战国对其境内公民实行限制
64关于1993年6月成立的联合国前南国际法庭,下列选项中哪一种表述是正确的?
A它是联合国大会设立的司法性质的附属机关
B它是联合国安理会设立的司法性质的附属机关
C它是普遍性的国际刑事司法机构
D它是联合国国际法院下属的刑事法庭
65结束国家间战争状态须经过必要的法律程序和方式。下列哪种方式不意味着战争状态在法律上正式结束?
A无条件投降
B单方面宣布结束战争,一般由战胜国宣布
C交战双方共同宣布战争结束
D缔结和平条约
66《日内瓦公约》规定了对战时平民和战争受难者保护的法律规则,下列对该公约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公约》不仅适用于国际法传统意义上的战争,还适用于任何其他的武装冲突,即使其中一方不承认有战争状态
B《公约》仅适用于发生在缔约国之间的战争或武装冲突
C《公约》对于战时平民的保护既包括战争或武装冲突发生时对交战国或武装冲突国境内的敌国平民的保护,也包括对占领区平民的保护
D《公约》对于发生在缔约国与非缔约国之间的战争和武装冲突,对缔约国也具有拘束力
67在国际法中,对于战争犯罪的审判和惩罚始于二战之后,下列关于战争犯罪的判断正确的是:
A对于战争犯罪的审判和惩罚始于纽伦堡审判和卢旺达审判
B根据《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的规定,战争犯罪包括战争罪、危害和平罪和灭绝种族罪
C联合国前南军事法庭是根据联合国大会的决议成立的惩治前南斯拉夫境内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行为的法庭
D国际刑事法院是一个常设的国际刑事司法机构,其管辖范围限于灭绝种族罪、战争罪、危害人类罪和侵略罪等几大类
68甲、乙两国因历史遗留的宗教和民族问题,积怨甚深。2004年甲国新任领导人试图缓和两国关系,请求丙国予以调停。甲乙丙三国之间没有任何关于解决争端方法方面的专门条约。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和实践,下列哪一项判断是正确的?
A丙国在这种情况下,有义务充当调停者
B如果丙国进行调停,则乙国有义务参与调停活动
C如果丙国进行调停,对于调停的结果,一般不负有监督和担保的义务
D如果丙国进行调停,则甲国必须接受调停结果
69武器是战争的重要构成要素。在现代国际法上,下列武器类型中哪一种武器本身尚未被战争法规则明确地直接禁止?
A核武器
B生物武器
C毒气化学类武器
D射入人体后爆炸的达姆弹
70战争法是调整交战国之间、交战国与中立国和其他非交战国之间的关系以及规范战争中交战方行为的规则和制度的总体,下面关于战争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战争法的目的和作用在于保护中立国、非交战国和交战国的合法权益,保护平民,并使交战人员和战争受难者免遭不必要的和非法的伤害。
B整个国际法体系是由战争法和平时法两部分组成的
C战争法包括国际习惯
D由于当代已经废除了国家所谓的“战争法”,因此,战争法已经失去了意义
71位于非洲的甲国和乙国爆发战争,丙国宣布战时中立,丙国作为战时中立的国家,下列哪一项不是丙国的权利或义务?
A丙国必须在对外关系中承担永久中立的义务
B禁止甲国和乙的军舰在丙国的领海内进行拿捕和临检等敌对行为
C甲国和乙国不得以丙国口岸或中立水域为海战根据地攻击敌人
D甲乙两国的军舰及其捕获物,不得在丙国领海通过,非因风浪、缺少燃料或损坏,不得在丙国口岸停泊
1以下关于国际法效力根据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国际法效力的根据是社会连带关系的事实,并由统治阶级把这种连带关系的事实制定成条约或法律的形式
B国际法效力的根据是现实的国家意志
C国际法效力的根据是体现各国的协调意志的协议
D国际法效力的根据是自然人和国家意志的合一
2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具有强行法的性质,这表明:
A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均应具备强行法的各种条件和特征
B具有强行法性质的原则均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C如改变该原则,须经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
D国际社会尤其是一些大国要接受这一原则
3《联合国宪章》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的法律文件,就其本质而言是:
A是一个多边性质的国际条约
B是现代国际法的惟一的渊源
C是“世界宪法”性质的文件
D是国际法基本原则产生的依据
4领土完整是一个法律概念,而非单纯的地理学上的概念,领土完整的含义是:
A在地理上连成一片的“连续领土”
B不可对一国领土有任何限制
C不能被侵略,但可被占领
D指国家领土不能被分裂、肢解和侵占
5按照国际法,本质上属于国家主权管辖的事项都是国家内政,这表明:
A内政是一个地域上的概念
B国家在本国境内的行为均属内政
C一国在本国境内的某些行为也可能是违反国际法的
D一国对他国违法行为的干预构成对该国内政的干涉
6以下关于国际法上的领土主权含义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领土主权是国家在其领土范围内享有的最高权力,是国家主权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包括所有权和统治权两个方面
B领土主权及于领土的全部范围,在领陆、领水、领空以及领陆、领水下的底土均能行使
C领土主权不可侵犯
D领土主权不得施以任何限制
7当国家参加的国际条约与《联合国宪章》规定的会员国义务发生冲突时,应如何适用?
A国际条约的义务应优先履行
B《联合国宪章》的义务应优先履行
C适用“后法优于先法”原则
D适用“先法优于后法”原则
8甲乙两国缔结某条约时,约定甲乙两国文字的文本同样为作准文本,并以第三种文字的文本作为参考文本。
条约生效后,两国发现三个文本的某些用语有分歧:依乙国文字文本进行解释对甲国更加有利,而依第三种语言文本进行解释对乙国更有利。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下列关于该条约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甲乙两国应接受各自语言文本的拘束
B甲国可以仅根据乙国文本进行解释适用,因为该文本对其有利且为作准文本
C乙国可以根据第三种语言的文本进行解释适用,因为该文本为参考文本,不必考虑甲乙国语言文本
D由于三种文本用语分歧,该条约无效
9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发生的反倾销、反补贴等国际贸易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当事人一方要求法院直接适用WTO协议中关于反倾销、反补贴的规定,根据国际法中关于处理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规则以及中国法院的实践,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法院仅适用我国有关反倾销、反补贴的法律、行政法规,对被诉反倾销、反补贴行政行为的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进行合法性审查,排除WTO协议文件在中国法院的直接适用
B法院直接适用WTO协议的规定,依照WTO协议关于反倾销和反补贴的规定对被诉的反倾销、反补贴行政行为的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进行合法性审查
C法院对于我国有关的法律、行政法规中做出规定的内容,适用我国法律的规定,对于我国法律中没有做出规定的内容,直接适用WTO协议的规定
D在WTO协议与中国的法律、行政法规相冲突的情况下,法院优先适用WTO协议中关于反倾销、反补贴行为的规定
10甲乙丙三国订有贸易条约。后甲乙两国又达成了新的贸易条约,其中许多规定与三国前述条约有冲突。新约中规定,旧约被新约取代。甲乙两国均为《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缔约国。根据条约法,下列判断哪一项是错误的?
A旧约尚未失效
B新约不能完全取代旧约
C新约须经丙国承认方能生效
D丙国与甲乙两国间适用旧约
11按照国际条约的法律性质划分,条约可以分为:
A双边条约和多边条约
B造法性条约和契约性条约
C平等条约和不平等条约
D政治条约、经济条约、文化条约等
12甲国倡议并一直参与某多边国际公约的制订,甲国总统与其他各国代表一道签署了该公约的最后文本。根据该公约的规定,只有在2/3以上签字国经其国内程序予以批准并向公约保存国交存批准书后,该公约才生效。但甲国议会经过辩论,拒绝批准该公约。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下列哪一项判断是正确的?
A甲国议会的做法违反国际法
B甲国政府如果不能交存批准书,将会导致其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
C甲国签署了该公约,所以该公约在国际法上已经对甲国产生了条约的拘束力
D由于甲国拒绝批准该公约,即使该公约本身在国际法上生效,其对甲国也不产生条约的拘束力
13以下是5位法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了国际法课程后发表的观点:(1)司法判例不是国际法的渊源;(2)某些大国违法的事实在现实角度否认了国际法本身的法律性;(3)近代国际法学是由英国著名法学家格老秀斯奠定的基础; (4)国际法的规则可以以不成文习惯法的形式表现出来;(5)国际组织决议的作用和地位高于学者学说。下列各种观点的组合正确的选项是:
A(1) (2) (4)B(1) (2) (5)
C(3) (4) (5)D(1) (4) (5)
14以下关于国际法上的承认说法错误的是:
A法律上的承认是一种法律行为
B事实上的承认是一种事实行为
C明示承认指用明白的语言文字直接表达的承认
D默示承认指通过一定行为间接表达出来的承认
15先占是国家对“无主地”实行有效占领而取得主权的一种方式,按照现代国际法,“无主地”应指:
A无人居住的荒岛、荒原
B土著人居住的土地
C原始部落居住的土地
D未形成“文明国家”的民族的土地
16可以以请求书或特别协定的形式向国际法院起诉的主体是:
A国家
B国家和国际组织
C国家、国际组织、民族解放组织
D国家、国际组织、民族解放组织、交战团体和叛乱团体
17下列行为中哪一项不能构成国家豁免权的放弃?
A国家作为原告在外国法院提起诉讼
B国家在外国领土范围内从事商业行为
C国家作为利害关系人介入诉讼
D国家作为一方当事人正式出庭应诉
18以下关于联合国的专门机构的论述中,正确的有:
A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为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其宗旨、原则、形式、职权范围等问题均由成立该组织的协定规定
B联合国专门机构中有一部分为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其职能限于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专门的领域
C联合国的专门机构是联合国的附属机构,与联合国具有法律联系,但是不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
D联合国专门机构与联合国的合作是通过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来协调完成的
19在以下行为中,国家不需要承担国际法律责任的是:
A某国国家授权人员在执行职务内事项时越权从事的国际不法行为
B某国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国外从事外交访问时,以私人身份从事的不法行为
C某国国家严重失职,纵容其国内私人团体对外国或外国人的不法侵害的行为
D某国国家机关人员在国外进行外事交流访问期间,涉嫌携带大量毒品的行为
20甲国发生的叛乱运动已被甲国政府和国际社会承认为叛乱团体。该叛乱在其控制的一些地区,强行掠夺或占用外国侨民和外国国家的财产。根据国际法,下列关于甲国政府是否承担责任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承担直接责任
B承担间接责任
C甲国政府和叛乱运动共同承担直接责任
D不承担责任
21根据下列受害人的情况,国家可以行使外交保护权的是:
A甲国公民在乙国境内被甲国的警察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非法逮捕,用尽一切可行使的司法和行政救济手段均无效后要求甲国对其进行外交保护
B甲国某公民在乙国境内旅游期间被乙国公民抢去其财物,身无分文,因而到甲国驻乙国使馆要求外交保护
C甲国公民在乙国的财产被乙国强制征收和扣押,在要求甲国外交保护期间因涉外婚姻而丧失甲国国籍,取得丙国国籍
D甲国公民在乙国诉讼,一审终结后觉得乙国法院有意偏袒另一方乙国公民,要求甲国对其进行外交保护
22甲国警察布某,因婚姻破裂而绝望,某日持枪向路人射击。甲国警方迅速赶到事发现场,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并围捕布某。布某因拒捕被击毙。但布某的疯狂射击造成数人死亡,其中包括乙国驻甲国参赞科某。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就该参赞的死亡,下列判断哪一项是正确的?
A甲国国家应承担直接责任
B甲国国家应承担间接责任
C甲国国家应承担连带责任
D甲国国家没有法律责任
23甲乙两国协议将其海洋划界争端提交联合国国际法院。国际法院就此案作出判决后,甲国拒不履行依该判决所承担的义务。根据《国际法院规约》,下列做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A乙国可以申请国际法院指令甲国的国内法院强制执行该判决
B乙国可以申请由国际法院执行庭对该判决强制执行
C乙国可以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申诉,请求由安理会作出建议或采取行动,执行该判决
D乙国可以向联合国大会法律委员会提出申诉,由法律委员会决定采取行动,执行该判决
24甲乙两国于1996年签订投资保护条约,该条约至今有效。2004年甲国政府依本国立法机构于2003年通过的一项法律,取消了乙国公民在甲国的某些投资优惠,而这些优惠恰恰是甲国按照前述条约应给予乙国公民的。针对甲国的上述作法,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下列哪一项判断是正确的?
A甲国立法机构无权通过与上述条约不一致的立法
B甲国政府的上述做法,将会引起其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
C甲国政府的上述做法如果是严格依据其国内法作出的,则甲国不承担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
D甲国如果是三权分立的国家,则甲国政府的上述行为是否引起国家责任在国际法上尚无定论
25中国公民陆某2001年通过其在甲国的亲戚代为申请甲国国籍,2002年获甲国批准。2004年5月陆某在中国因违法行为被刑事拘留。此时,陆某提出他是甲国公民,要求我有关部门通知甲国驻华领事。经查,根据甲国法律陆某持有的甲国护照真实有效;陆某本人到案发时从未离开中国,也从未申请退出中国国籍。根据中国国籍法有关规定,下列哪一项判断是正确的?
A陆某仍是中国人
B陆某是中国境内的外国人
C陆某是中国法律承认的具有双重国籍的人
D陆某的国籍状态不确定
26决定安理会表决程序的文件是:
A《联合国家宣言》B《雅尔塔协定》
C《德黑兰宣言》D《莫斯科宣言》
27关于联合国的说法错误的是:
A联合国是根据1945年在美国旧金山签订的《联合国宪章》成立的
B1993年成立的联合国前南国际法庭是联合国安理会设立的司法性质的附属机关
C联合国安理会是联合国在维持国际和平和安全方面负主要责任的机关
D联合国大会有权对违反国际法基本原则和《联合国宪章》的国家采取武装行动
28根据国际社会的一般实践,一个具有双重国籍的人,当其位于其任意一个国籍国的领土时,则
A他可以在该国享有司法豁免
B他一般是被作为所处领土的本国人对待
C他可以主张他是无国籍的人
D他一般仍可以主张他是外国人
29甲国公民A某在甲国犯罪,后偷渡到乙国,甲国要求引渡A某,乙国拒绝,乙国的下列不予引渡的理由不正确
A乙国认为A某是政治犯,政治犯不引渡
BA某的行为在乙国不认为是犯罪
C乙国引渡法规定对于A某在甲国的犯罪行为不予引渡,应在乙国起诉
D乙国认为甲国是专制国家,其司法程序不正当,不能有效地保障犯罪人的人权
30“给予邻国的利益和优惠”是外国人的待遇制度中哪项原则的例外?
A国民待遇原则
B最惠国待遇原则
C差别待遇原则
D普通优惠待遇原则
31《南极条约》对缔约国所提出的领土主权要求的规定是:
A冻结现状
B维持现状
C缔约国放弃
D缔约国相互承认和支持
32关于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的过境通行制度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境通行适用于公海或专属经济区的一部分和公海或专属经济区的另一部分之间的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
B如果海峡是由海峡沿岸国的一个岛屿与该国大陆形成,而且该岛屿向海一面有在航行和水文特征方面同样方便的一条穿过公海或穿过专属经济区的航道,过境通行也应适用
C依《海洋公约》,所有船舶及飞机均享有过境通行的权利
D海峡沿岸国不应妨碍或中止过境通行
33假设一国沿海的海岸比较曲折,海岸多岛屿、礁滩或岩石,则其应当采取的确定领海基线的方法是:
A正常基线法B低潮线法
C自然基线法D折线基线法
34外国船舶在别国领海的惟一权利是享有无害通过权,按照《海洋法公约》规定,“无害”一词的含义:
A不违反国际法
B不损害沿海国的和平、安全或良好秩序
C不损害其他国家的领海航行权
D不违反沿海国的法律规章
35《海洋法公约》规定,所有国家的船舶和飞机均享有在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的过境通行权,对此,海峡沿岸国:
A不应妨碍过境通行
B不应妨碍但在特定情况下可中止过境通行
C特定情况下可限制通行
D可对过境船舶有特殊规定
36根据国际法的规则和我国的有关法律,渤海湾水域的法律地位如何?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水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海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
D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架上覆水域
37空中劫持是指对飞行中的航空器使用暴力的行为,“飞行中”是何含义?
A航空器装载完毕,机舱外部各门均已关闭起到打开任一舱门以便卸载时止
B发动起到滑跑完毕止
C从地面人员或机组为某一特定飞行而对航空器进行飞行前准备至降落24小时后止
D降落后
38当以河流为国界时,如无特别规定,实践中,对于可以通航的河流的一般应采取什么界线为准?
A河道中心线
B主航道中心线
C以河流的两岸为界
D根据河岸及有关情况决定
39根据外空法和国际社会的实践,各国现在探索月球及其他天体的行为,包括其行动所留下的标志,在国际法上产生什么效果?
A可作为主权的宣告
B构成国际法中的先占
C具有发现的初步权利
D不得依此主张对这些天体的任何主权要求
40甲国是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缔约国。甲国的船舶在各国管辖以外的某海底进行矿产开采作业时,其活动应遵守国际法的哪一种制度?
A公海海底的开发制度
B甲国有关海洋采矿的国内法
C国际海底区域的开发制度
D公海自由制度
41各国对于发生在公海上的,被国际法认为是普遍管辖对象的特定的国际罪行或违反国际法的行为可以行使普遍管辖权,那么在下列行为中,不可以行使公海上普遍管辖权的行为是:
A某国军舰被叛变的军官控制在公海和别国管辖范围之外的地方对海上行驶的其他船舶以及船舶上的任何财物实施暴力掠夺的行为
B某国公民买下一艘船舶,驶至该国领海以外的公海区域在船舶上设立赌局,聚众赌博的行为
C某国船舶未经允许在公海上播送旨在使其他公众可以收看或收听的无线电信息,并使得其他国家的正常的无线电讯号受到干扰的行为
D某国公民利用船舶在海上非法贩运奴隶和毒品、麻醉品、精神调理物质的行为
42国家对于其在从事外空活动中发生的事故应当承担国际责任,以下根据外空活动的《责任公约》的规定,不符合责任制度规定的是:
A一国非政府实体的外空活动,应得到其国家的批准和连续监督
B发射国对于其空间物体在地球表面和飞行中的飞机造成的损害较大,对于在地球表面以外的任何地方和其他国家的空间物体造成的损害,其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不同
C对于空间物体造成的损害赔偿责任,应由该物体的发射国和所有国共同承担
D发射国空间物体对于该国的国民以及在空间物体从发射至降落的任何阶段内参加操作的或应发射国的邀请而留在预订发射或回收区内的外国公民造成的损害不适用《责任公约》的规定
43根据《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下列关于毗连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毗连区的宽度为12海里,测量范围从领海基线量起
B对于在一国毗连区海域或上空中,该国都有权利予以管制
C国家除了可以在毗连区内行使特殊事项的管制外,毗连区的其他性质取决于其所依附的海域的性质
D对于违反沿海国法律法规规定的外国船舶,该国可以在毗连区内开始对其紧追
44国家对于公海上的船舶的某种管辖权可以通过临检权来实施,以下关于临检权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有权行使临检权的必须为一国的军舰和军用飞机或其他得到正式授权的、有清楚标志可识别的政府船舶或飞机
B只有在公海上的船舶有海盗、贩奴、非法广播和船舶无国籍的情况下,一国才可行使临检权
C如经证实,被临检的船舶并无从事涉嫌行为,则行使临检权的国家须对被临检的船舶造成的损失或损害承担国际责任
D一国的军舰或军用飞机,不得对他国享有豁免权的军舰实施临检权
45甲国和乙国在划定边界的时候发生争论,根据国际实践下列有关边界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A甲国和乙国中间有一座山脉,甲国主张全部山脉都划归甲国所有
B甲国和乙国中间有一条用来航运的河流,历史上一直是甲国和乙国共同航行,应当按照河流中心线划定地形边界
C甲国和乙国中间有一条不能航行的河流,应当按照河流中心线划定界限
D甲国和乙国中间有一条用来航运的河流,则在该河流上航行的甲国和乙国船舶都不需要悬挂国旗
46根据国际法,下面对河流的表述错误的是:
A国家对其内河具有绝对主权,外国船舶未经其许可不得在内河航行
B所有的流向海洋的河流,其法律地位是同等的
C多国河流一般对它的所有沿岸国都开放,非沿岸国经许可也可以在此河流上航行
D界河分属沿岸国的部分为该国的领土,各国在所属领域行使管辖权
47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岸相邻或相向国家间大陆架划界应依据:
A中间线原则划定
B等距离原则划定
C自然延伸原则划定
D国家间依国际法以协议划定
48国际河流是指流经数国,并通航公海,经国际条约规定向一切国家开放的河流。现代国际上的国际河流主要有亚马逊河、圣劳伦斯河、湄公河。根据主要的公约的规定,以下的内容不属于国际河流的航行制度的是:
A一切国家船舶都可以在国际河流上航行
B沿岸国对本国河段行使管辖权
C沿岸国保留沿岸贸易权
D设立国际委员会保障河流的航行自由
49下列选项哪个不是海洋法关于船舶在公海上航行悬挂船旗的规则
A任何国家的船舶都可以悬挂其国旗在公海中自由航行
B如果船舶在两个国家注册,则应悬挂两个国家的船旗
C如果船舶未挂任何船旗,则任何国家的军舰都可以对其行使登临权
D为航行方便而在航行中不断变换船旗的船舶,可被视为无国籍船舶
50甲国公民在乙国将丙国公民杀死后逃入丁国,现甲、乙、丙三国均向丁国要求将其引渡。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丁国应将其引渡给甲国
B丁国应将其引渡给乙国
C丁国应将其引渡给丙国
D由丁国自己决定将其引渡给哪个国家
51国际法中,下列哪一选项中的人可以成为庇护的对象?
A某甲由于政治原因受甲国的追诉
B某乙犯有危害和平罪受到甲国追诉
C某丙有从事违反联合国宪章与原则之活动
D某丁犯有战争罪受到甲国追诉
52以下关于引渡的法律效果的说法正确的是:
A犯罪人被引渡后可以再引渡给第三国
B引渡请求国可以对被引渡的犯罪人作超过引渡理由之外的审判或处罚
C引渡请求国可不限于对在引渡请求时对被引渡者所指控的犯罪行为进行审判和处罚
D以上三种说法均不正确
53我国关于因出生而取得我国国籍的规定采取的原则是:
A血统主义原则
B出生地主义原则
C以血统主义原则为主,辅之以出生地主义原则
D以出生地主义原则为主,辅之以血统主义原则
54乙国提名杰克逊担任乙国驻甲国使馆馆长,甲国宣布其为不受欢迎的人,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相关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正确?
A甲国可以随时不须具体解释即通知乙国杰克逊为不受欢迎的人
B甲国必须解释具体的理由,才能宣布杰克逊为不受欢迎的人
C如果甲国不解释具体的理由,乙国可以不接受
D乙国可以不理睬甲国的这一宣布,仍派遣杰克逊到甲国就任
55迈克斯是美国驻印度的外交人员,玛丽是其妻子,琳达是其女儿。迈克斯于1999年10月在印度突发重病死亡,则:
A玛丽和琳达自迈克斯死亡之时起就不再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
B玛丽和琳达仍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直至玛丽再婚时止
C玛丽和琳达应享有的外交特权与豁免,至听任其离境的合理期间终了之时为止
D玛丽和琳达自始就没有外交特权与豁免
56甲国人詹氏,多次在公海对乙国商船从事海盗活动,造成多人死亡;同时詹氏曾在丙国实施抢劫,并将丙国一公民杀死。现詹氏逃匿于丁国。如果甲乙丙丁四国间没有任何司法协助方面的多边或双边协议,根据国际法中有关规则,下列哪项判断是正确的?
A丁国有义务将詹氏引渡给乙国
B丁国有义务将詹氏引渡给丙国
C丁国有权拿捕詹氏并独自对其进行审判
D甲国有权派出警察到丁国缉拿詹氏归案
57甲某为A国国家总统,乙某为B国国家副总统,丙某为C国政府总理,丁某为D国外交部长。根据条约法公约规定,上述四人在参加国际条约谈判时,哪一个需要出示其所代表国家颁发的全权证书?
A甲某B乙某
C丙某D丁某
58下列行为中,属于国际罪行的是:
A侵害他国侨民的合法权益
B侮辱他国的外交代表
C侮辱他国的国旗
D贩卖奴隶
59在下列哪个文件中第一次宣布在国际关系中废弃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A《巴黎非战公约》
B《国际联盟盟约》
C《国际常设法院规约》
D《联合国公约》
60甲国和乙国之间发生政治争端,双方将争议提交设在荷兰海牙的国际常设仲裁法院解决,根据《仲裁程序示范规则》,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仲裁裁决无效的情形?
A甲、乙之间的仲裁协议无效
B仲裁庭越权
C裁决理由严重不足或严重违反基本程序规则
D甲、乙双方从法院的仲裁员名单中各选2名仲裁员,再由被选定的仲裁员共同选定第五名仲裁员组成仲裁法庭
61在甲国公开宣布乙国驻甲国的两名外交人员为不受欢迎的人后,乙国也宣布甲国的两名外交官不受欢迎。乙国的行为在国际法上被称为:
A反报B报复
C干涉D自卫
62A国和B国发生武装冲突,C国出面劝他们进行谈判,并提出建议供他们作为谈判的方案,C国的行为是:
A调解B调停
C斡旋D协商
63战争开始使交战国间的法律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产生一系列的法律后果,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产生的法律后果?
A外交和领事关系断绝
B断绝通商往来
C两国间缔结的全部条约立即废止
D交战国对其境内公民实行限制
64关于1993年6月成立的联合国前南国际法庭,下列选项中哪一种表述是正确的?
A它是联合国大会设立的司法性质的附属机关
B它是联合国安理会设立的司法性质的附属机关
C它是普遍性的国际刑事司法机构
D它是联合国国际法院下属的刑事法庭
65结束国家间战争状态须经过必要的法律程序和方式。下列哪种方式不意味着战争状态在法律上正式结束?
A无条件投降
B单方面宣布结束战争,一般由战胜国宣布
C交战双方共同宣布战争结束
D缔结和平条约
66《日内瓦公约》规定了对战时平民和战争受难者保护的法律规则,下列对该公约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公约》不仅适用于国际法传统意义上的战争,还适用于任何其他的武装冲突,即使其中一方不承认有战争状态
B《公约》仅适用于发生在缔约国之间的战争或武装冲突
C《公约》对于战时平民的保护既包括战争或武装冲突发生时对交战国或武装冲突国境内的敌国平民的保护,也包括对占领区平民的保护
D《公约》对于发生在缔约国与非缔约国之间的战争和武装冲突,对缔约国也具有拘束力
67在国际法中,对于战争犯罪的审判和惩罚始于二战之后,下列关于战争犯罪的判断正确的是:
A对于战争犯罪的审判和惩罚始于纽伦堡审判和卢旺达审判
B根据《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的规定,战争犯罪包括战争罪、危害和平罪和灭绝种族罪
C联合国前南军事法庭是根据联合国大会的决议成立的惩治前南斯拉夫境内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行为的法庭
D国际刑事法院是一个常设的国际刑事司法机构,其管辖范围限于灭绝种族罪、战争罪、危害人类罪和侵略罪等几大类
68甲、乙两国因历史遗留的宗教和民族问题,积怨甚深。2004年甲国新任领导人试图缓和两国关系,请求丙国予以调停。甲乙丙三国之间没有任何关于解决争端方法方面的专门条约。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和实践,下列哪一项判断是正确的?
A丙国在这种情况下,有义务充当调停者
B如果丙国进行调停,则乙国有义务参与调停活动
C如果丙国进行调停,对于调停的结果,一般不负有监督和担保的义务
D如果丙国进行调停,则甲国必须接受调停结果
69武器是战争的重要构成要素。在现代国际法上,下列武器类型中哪一种武器本身尚未被战争法规则明确地直接禁止?
A核武器
B生物武器
C毒气化学类武器
D射入人体后爆炸的达姆弹
70战争法是调整交战国之间、交战国与中立国和其他非交战国之间的关系以及规范战争中交战方行为的规则和制度的总体,下面关于战争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战争法的目的和作用在于保护中立国、非交战国和交战国的合法权益,保护平民,并使交战人员和战争受难者免遭不必要的和非法的伤害。
B整个国际法体系是由战争法和平时法两部分组成的
C战争法包括国际习惯
D由于当代已经废除了国家所谓的“战争法”,因此,战争法已经失去了意义
71位于非洲的甲国和乙国爆发战争,丙国宣布战时中立,丙国作为战时中立的国家,下列哪一项不是丙国的权利或义务?
A丙国必须在对外关系中承担永久中立的义务
B禁止甲国和乙的军舰在丙国的领海内进行拿捕和临检等敌对行为
C甲国和乙国不得以丙国口岸或中立水域为海战根据地攻击敌人
D甲乙两国的军舰及其捕获物,不得在丙国领海通过,非因风浪、缺少燃料或损坏,不得在丙国口岸停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24 0:19:17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