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发:关于开展“荔园沉思——我和教授、博导学做课题”活动通知
校团委·2007-4-19 9:57:00
荔园沉思——我和教授、博导学做课题 你想与知名教授零距离接触吗? 你想亲身聆听教授的谆谆教导吗? 你想参与研究教育部、深圳市的重大课题吗? 你想让自己未来考研、就业、留学更有把握吗? “荔园沉思--我跟教授、博导学做课题”正是你所期待的! 在章必功校长、校团委以及教授们的一致认可和大力支持下,应深圳大学大学生“和谐社会”学术研究会的委托,我校十一位知名教授、博导为同学们精选十一个课题并带领同学们完成。这些课题涉及专业广泛(如:经、管、法、政治、外语、社科等),能满足本科生、研究生各专业同学的要求。并且每个课题都是教授们颇费苦心的为同学精心构思与设计的,研究时间都需要长达六到八个月之久;教授们还将全程对同学们的课题调研、会议、执笔书写等研究工作进行全面指导。每个课题都倾注了教授们的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项活动体现了我校领导和教授对优秀同学的莫大的支持与关怀。在深圳大学,教授们如此集中、如此规模的指导同学做研究、做课题,不敢说是绝后,但起码是应该是空前的。这项活动不仅在深圳大学属于首创,并且在全国高校也同样具有示范作用。它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而且也创新了大学教育模式,帮助了学生最大限度的汲取营养。 同学们通过此次活动不仅有机会参加社会、企业调研,采访高管、名人,召开课题会议,撰写论文报告等科研工作,使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并且还有机会和教授一起发表论文、出版专著,成为留学、考研、就业的重量级砝码;甚至有机会通过和教授的长达六个月以上的交流与合作获得教授的赏识,成为教授的嫡传弟子;更尤为可贵的是同学们通过与教授的密切接触,将会感同身受的体会到教授的人格魅力与成功哲学,终身都将会为之获益。望同学们踊跃报名参加。 本学会将不辜负校领导与教授们的期望,努力为我校老师和同学构建好交流的平台,将此项目作为本学会长期的、特色的项目之一,一如既往的为营造和谐社会、学术校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此外,学会还将继续推出深受同学和会员欢迎精品的活动,请老师和同学们继续关注。 注:各位教授对参加课题学生的要求不同,如:有些课题有成绩限制,而有些没有;有些有专业限制、有些没有,望同学们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课题参加。指导教授及相关课题介绍(按姓氏拼音序)(1) 曹龙骐教授 曹龙骐教授,1978年考入中南财经大学攻读货币银行学硕士,1981年毕业留校,曾任金融系主任金融研究所所长。1992年评为教授,1993年12月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中南财大金融学博士生导师,并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调入深圳大学,1997年-2000年任深圳大学经济学院院长。2000年-2006年任教育部和广东省共建的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大学金融学科带头人。 主要由他完成的著述等共计23部,主编金融类教材6部,其中《金融学》为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百名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精品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其中权威、核心杂志发表60多篇。主持省市以上重点科研课题17个。获奖科研成果26项,1997年获深圳市第二届社科优秀论文一等奖, 2006年中国高等教育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副主编)。1991年1月曾被国家教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称号。 学术兼职:深圳市科技顾问委员会副主任、深圳市专家联谊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博士生导师兼、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兼职教授、深圳市金融学会常务理事,深圳市风险投资公会理事,并兼任多家大型企业独立董事和多个中介机构的顾问。指导课题名称:人民币升值与深圳的实践 课题说明:1、人民币升值对深圳出口量的影响;2、人民币升值对深圳出口企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学生报名条件:深圳大学金融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共6人。(2) 高兴民教授 高兴民教授。黑龙江青冈人。1985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9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社会主义市场理论研究生毕业。1996任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经济学副教授。2000年破格晋升为经济学教授。2001年任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2002年7月调入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工作。任深圳大学教授,硕导。主持完成1998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98BJL020):《论建立国企困难职工社会救济制度》;参加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三项;参加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重点课题两项。主编、编著学术著作5部。目前承担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课题各一项,市委市政府重大调研课题一项。刊物文章50余篇。 指导课题名称:关于流动人口相关研究(具体内容暂未定) 学生报名条件:文科类的大三本科生或研究生,必须认真、负责、保证时间。(3) 国世平教授 国世平教授,博士,现任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在邵阳学院、湘潭大学、武汉大学先后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2年在武汉大学破格为教授,2001年1月评为辽宁大学博士生导师,2003年评为博士后导师。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港澳经济、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讲授国际金融、港澳经济、金融学等课程。出版学术著作《香港金融监管》、《深港科技合作的十大趋势》、《迈向二十一世纪的澳门经济》、《香港经济的转型及未来繁荣》、《国际金融》、《九七后中港新关系》等20余部,其中《香港经济平稳过渡及未来繁荣》一书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并获第11届中国图书奖。发表学术论文《中国创业基金如何面对挑战》、《论未来深港创业板的全面合作》、《上海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上海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对策》等多篇,其中有5篇论文为《新华文摘》转载。长期兼任香港《信报》、《每周财经动向》、新加坡《企业家》的专栏作家。1993年被收入《剑桥名人录》。 主要学术兼职:国家教育部文科专家组专家委员,国家发改委特邀研究院,香港官方最高学术机构——香港学术评审局专家委员,全国港澳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香港大学名誉研究员,中山大学兼职教授,台湾大学客座教授。 指导课题名称:对深圳科技园升级问题研究 学生报名条件:深圳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共10人(4) 黄卫平教授 黄卫平教授,广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所长,兼深圳大学图书馆馆长.原深大管理学院院长。深圳市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深圳大学“首批跨世纪人才培养对象考核优秀者”。主要学术兼职:中国政治学会理事,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深圳市社联主席团成员,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广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所长,兼深圳大学图书馆馆长.原深大管理学院院长。深圳市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享受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深圳大学“首批跨世纪人才培养对象考核优秀者”。主要学术范围:政治学、行政学,近年主要致力于当代中国政治改革和国家公务员制度研究。1991年主持完成深大首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比较公务员制度》。主要学术著作有:《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纵横谈》(1998)、《历史回顾与现实思考——极左现象研究》(1993);主编的主要著作有《比较公务员制度》(1991)、《全球化的悖论》(1998)、《中国基层民主发展的最新突破》(2000)、《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2002起)、《公务员制度比较》(2002)。2002年有2篇论文被《新华文摘》转载,近年承担或完成教育部“十五”规划项目,中组部年度调研项目,福特基金会项目,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项目,深圳市“十五”规划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 指导课题名称:中共十六大以来新政治理念研究 学生报名条件:行政管理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若干,对政治学理论,时事政治有兴趣,有认真进行文献阅读检索的能力,对党中央,胡锦涛同志的讲话精神有深入研究的愿望。(5) 苏东斌教授 苏东斌教授,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现任深圳大学特区台港澳经济研究所所长、兼任北京大学教授、广东省政协常委、1992年被授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长期致力于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在《经济研究》、《经济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过大量论文,其中有18篇被《新华文摘》转载。 苏东斌教授的“劳动者价值”、“新社会主义论”、“创造收入”等学术观点和“以开放促改革”等政策主张,以及“目的论”、“两个检验标准的逻辑统一”等思想方法在中国思想界有影响。1979年后,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实习研究员、研究员;1992年后,任黑龙江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1993年12月起,任深圳大学特区台港澳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2001年3月起任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副主任。20多年来,致力于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尤其是近10年来对“人的经济”研究。其中出版过学术专著《社会主义经济学导论》、《现代政府的经济行为》、《苏东斌集》(修订本)、《选择经济考察述要》、《人的经济路径》、《中国经济特区前沿专题》、《选择经济》、《中国经济特区史略》、《劳动价值论史略》、《台湾香港澳门经济史略》、《人与经济》等16部。“劳动者价值”、“新社会主义论”、“剥削是超经济收入”等学术观点和“税收大于利润”、“三级授权经营制过渡论”、“激励创造供给”、“以开放促改革”、“从中国经济特区走向世界经济特区”等政策主张以及“目的论”、“两个检验标准的逻辑统一”等思想方法在中国思想界有相当的影响。 学术兼职:兼任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北京东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团委员、广东省政协委员、民盟深圳市副主委、深圳市政协常委等职,第八届省政协委员。 指导课题名称: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预计完成时间:2007年12月 学生报名条件:经济类专业大二或研究生(五名),担任学生干部者优先,态度认真。(6) 陶一桃教授 陶一桃教授,博士生导师;1989年在上海财经大学从师于著名经济学家胡寄窗,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4年调入深圳大学,现任经济学院院长;兼任武汉大学社会保障中心博士生导师;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社科联第五届委员;广东省经济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中西方经济思想与理论研究,近年开始致力于制度经济学和经济文化研究,著有《中国古代经济思想评述》、《经济增长的制度环境》、《经济文化论》,其中《中国古代经济思想评述》被中国经济思想学会评为优秀著作特等奖。主编:《西方经济学的问题演进》(中央编译出版社)、《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略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发表论文150多篇,其中《对中国入世的制度效益分析》、《人民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政府职能》、《消费的成本——收入对消费的制约》、《没有凯恩斯时代的选择——对中国现代失业状况分析》等产生广泛的学术影响。近三年来先后完成了教育部“九五”社科规划项目“高技术产业化”,广东省“九五”社科规划项目“中西方经济思想比较” 主要研究方向:中西方经济理论、制度经济学。主要学术专著:《中国古代经济思想评述》(1997)、《经济学是一种生活方式》(2004)、《经济文化论》(2003)、《西方经济学问题演进》(2003)等。 主要研究方向:中西方经济理论、制度经济学。 主要学术专著:《中国古代经济思想评述》(1997)、《经济学是一种生活方式》(2004)、《经济文化论》(2003)、《西方经济学问题演进》(2003)等。 指导课题名称:对和谐社会的经济学分析 完成课题时间:六个月 学生报名条件:大二、绩点3.0以上的学生12人。(7)徐海波教授 徐海波教授、1956年生、安徽嘉山县人。1982年2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1987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1994年12月调入深圳大学社科部。现任深圳大学社会科学教研部部主任、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和国家理论等方面。 近5年来,出版学术专著2本,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2005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文化商品”中的转化途径研究;主持2006年广东省教育厅重点课题:基于新课程设置方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研究;在深圳大学曾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意识形态研究》、《哲学经典著作选读》、《社会转型与观念冲突》、《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当代社会思潮》、《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等课程。 指导课题名称:大众文化与深圳文化产业研究子课题: (1)大众文化影响力调查A(被调查群体:大学生;白领薪金阶层;蓝领薪金阶层);B (深圳报亭中热销的大众期刊的销售情况调查和原因分析)。 (2)消费社会与大众文化的产生、兴起和泛滥之间的关系研究。 (3)深圳文化产业现状、文化政策、发展趋势,取得成就、存在问题与香港文化产业比较研究。 (4)大众文化产业个案研究——以深圳文化民俗村为例(如何在愉悦大众的同时完成意识形态的整合)。 (5)深圳文化产业建构过程中的技术、资本和制度之间关系研究。学生报名条件:深圳大学文科研究生、本科生共50人,每个课题组10人。 (8)杨龙芳教授 杨龙芳,法学博士,任深圳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公共政策方向硕士生导师。主授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政治学、行政管理学、管理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市政管理学、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经济学、薪酬管理、跨国公司管理、领导学。行政管理专业公共政策方向硕士生导师。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珠海市组织部党建专家小组成员。主要学术研究领域有知识哲学、管理学基础理论、公共政策基础理论、宪政哲学、中国基层民主、政党政治、市场社主义思潮、自我政治。 在重要学术期刊和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参与《中国乡镇长选举方式改革》等系列科研项目的研究。出版《国外领导科学艺术与方法》、《拉美文化璀璨之迷》;参与《中国基层民主发展的最新突破》、《管理学精要》、《检察管理学》、《乡镇长选举方式改革:案例研究(中国民主治理案例研究丛书)》、《社会主义的历史与理论》、《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等10部著作的写作。 指导课题名称: 基于个体意义上的深圳公民政治行为研究 学生报名条件:一大以上的本科生、研究生,最高一学期绩点3.0以上,热爱学术、敢于理性冒险、天性诚实。 课题说明:中国社会处于急剧转折之中,而个体行为是这个转折之中的主要支点,是推动政治变化的终极因素。深圳公民是自内分化度最高的,出现一批在“个体意义”上较为成熟的公民。他(她)们是中国公民政治的真正执行者。研究他(她)们的行为,有利于此政治的日常生活中把握中国政治转型的真正脉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好课题。(9)叶兴平教授 叶兴平,湖北武汉人,深圳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法学博士。深圳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国际经济法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广东省法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国际法研究会副总干事长,深圳市市场经济法制研究会副会长,美国国际法学会会员,深圳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深圳市WTO事务中心特聘专家,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德国明斯特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 1980年至1987年间在武汉大学读本科和研究生,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90年至1993年在武汉大学法学院师从梁西教授攻读国际法专业博士研究生,获法学博士学位。从1987年起在武汉大学任教,1996年调来深圳大学工作,1998年遴选为国际经济法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1999~2000年被选拔为深圳大学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001年1至12月作为深圳市第5批公开选拔的出国进修干部在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学习研究,其间应邀到加拿大约克大学卡鲁梅经济学院和奥斯古法学院、芝加哥-肯特法学院、伊里诺理工学院法律与金融市场中心和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金融系等著名学府院系进行访问和学术交流。 长期致力于国际公法和国际经济法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目前主要为研究生讲授国际法、国际投资法、世界贸易组织法律制度和法律专业英语等课程,主持近10项各级科研项目,出版《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多部专业著作,在国际争端解决、国际投资法和WTO法律制度等领域发表40多篇专业学术论文,并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发表100多篇有关国际投资法律制度的专栏文章和法律经济社会类文章。 指导课题名称:“两税合一”对深圳市外商投资企业的影响 学生报名条件:深圳大学经济、法律、外语专业的本科生。 课题说明: 1.钻研“两税合一”新的企业所得税法; 2.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深圳外商投资企业,了解受影响情况; 3.了解新企业所得税法对深圳外商投资的影响; 4.提出深圳面对新法的对应之策; 5.向市决策层提交报告。 以小组的形式从事调研,在教授的指导下分析研究,提出思路,最后选择专人执笔。(10)袁易明教授 袁易明教授,1994年调入深圳大学。2003年获经济学博士。现任深圳大学中国特区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兼资源经济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组织理论与产业发展政策。长期致力于经济增长,产业发展与政策研究。 近年来主要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现代形态”(教育部课题),“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资源供给研究”(教育部课题),“内地与香港经济关系研究”(广东省重点学科重点课题),“高技术产业的内部结构对竞争力的影响研究”(广东省人文社科规划课题),“世界国有经济改革研究","中国经济平等——效率的替代与选择研究等. 主要学术专著:《产权、机制、效率——台湾香港公营经济再研究》(2001)、《平行效率的替代与选择》(2002)等。在《经济学动态》、《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学术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研究成果与1998年获中国社科院、共青团中央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社科成果论文奖(最高奖);1999年获“深圳首届宣传文化精品奖”,2002年获第三届优秀社科成果论文三等奖等多项学术奖励。 指导课题:关于产业经济方面的一些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待定) 学生报名条件:深圳大学经济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共3人。(11)钟坚教授 钟坚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1994年调入深圳大学,兼任华中师范大学当代社会主义博士生导师。信任教育部颁发的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深圳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深圳大学人事工作教授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特区与港澳台经济、当代社会主义、当代马克思主义。 主要学术专著:《大试验:跨世纪的中国经济特区》(1995)、《台湾经济发展与转型研究》(1999)《世界硅谷模式的制度分析》 学术兼职:全国台湾研究会理事、广东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台湾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广东省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深圳市决策委员会委员。现主要从事中外经济特区、港澳台经济和市场经济理论等方面的研究。指导课题名称:蛇口模式的历史回顾与现实审示 课题说明:蛇口,弹丸之地,却上演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舞台上最为激情澎湃和扣人心弦的一幕。然而这个曾经因改革而名噪天下的边陲小镇却逐渐因为改革的乏力而步向沉沦,她的没落和起飞同样迅速,亦同样悲怆。蛇口缔造了太多的中国第一和首创,中国第一个在辖区内推行一人一票,民主选举集体领导层的地方,“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铿锵口号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某种意义上说,蛇口是新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先锋和民主政治思想的摇篮。从1979年,香港招商局欲向中央提议开发蛇口工业区,“蛇口之父”袁庚上京求援,到至今已近三十周年。钟教授希望在蛇口工业区成立三十周年之际出一本书——《1979-2009蛇口模式的历史回顾与现实审示》。望有能力的同学把握机会,参与其中。 学生报名条件:深圳大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共6人。 二、报名选拔程序(1)报名方式:有意参加者请于在4月25日17:00前,在校园公文通下载报名表格或在活动中心一楼学生事务服务中心索取报名表格,认真填写后登记注册。(2)活动筹备委员会根据教授的要求初步选拔后由教授组织面试。注:(1)课题项目经费由活动组织者提供,由于此项活动的长期性、稳定性和为了保证学生质量等因素,参加此项活动的同学必须首先注册为本协会的会员。(根据社联惯例,会费为20元,在登记注册时缴纳)(2)前50名加入协会的同学将会得到由中国特区研究中心赠送的《建议活页》,以为纪念。(此书装裱精美,所收录文章均为中国特区研究中心十余年来经典之作,具有较高的研读与收藏价值)(3)本协会干部招新仍在进行中,望同学们积极参与协会建设。主办单位:深圳大学大学生“和谐社会”学术研究会报名时间:2007年4月19-25日 报名、咨询地点:学生活动中心一楼的学生事务服务中心(14:30-17:00)联系方式:szuhxsh@163.com 欢迎全校同学踊跃参与! 本协会在建会之初就得到了我校领导和教授的大力支持,在此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深圳大学大学生“和谐社会”学术研究会 二零零七年四月十九日附: 大学生“和谐社会”学术研究会召新简介协会宗旨:弘扬学术精神 创新校园生活 体验企业经营 融入多面社会协会会员活动项目:深入工厂、社区、乡村实地考察调研,参与教授的课题研究;关注民生疾苦,了解社会现象;积极同政府沟通,举办公益活动;加强同企业交流,参与科研、实习项目。本协会每年举办对同学有价值、有意义的大型活动将不少于三次。(大型活动不包含会员培训,考察调研,图片展览,爱心活动,交流联谊等经常性活动)协会发展方向:大学生与知名教授、学者交流互动的桥梁;政府筹办活动的人才储备库;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奉献爱心的窗口;高校、企业互通有无的平台;大学生领导力的养成基地,CEO的摇篮。协会将尽最大努力不辜负指导教授和会员的期望,多举办些关乎学生前途有意义的活动。协会顾问及指导老师:(按姓氏拼音序)曹龙骐教授——金融学专家、前中国特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国世平教授——金融学专家、经济学院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黄卫平教授——政治学、行政学专家、中国政治研究所所长、图书馆馆长、前管理学院院长。陶一桃教授——经济学院院长、广东省社科联第五届委员、广东省经济学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叶兴平教授——法学博士、仲裁员、法学院院长、深圳人大常委会常委、法制委员会委员。钟 坚教授——经济学院党委书记、中国特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协会部门职能介绍:副会长:统筹会内各部门事务;协调部门关系;大型活动项目筹备组组长等秘书处:协会各种文档资料保管;活动企划制作;管理会员;协调会员参与活动等。实践部:联系指导老师、教授;与政府和企业交流;组织、筹备、实施各项活动等。宣传部:管理协会网站;活动海报制作;编辑会刊;活动场地布置等报名时间:2007年4月5—25号。报名、咨询地点:学生活动中心一楼的学生事务服务中心联系方式: szuhxsh@163.com (协会每天会有专人处理来信)结有志之士,纳天下英才!我们期待着您的参与! 深圳大学大学生“和谐社会”学术研究会 二零零七年四月十九日
附件下载:·“荔园沉思——我跟教授、博导学做课题”报名表.doc·深圳大学大学生“和谐社会”学术研究会报名表格.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