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课件 相册
>> 你想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吗?如果你烦恼,你想让大家分担你的忧愁吗?不要拘谨哦。。
⑤型⒌綉╃闲聊杂谈=-口- 超级灌水 → [转帖]再回深圳大学:往事并不如烟

您是本帖的第 886 个阅读者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标题:
[转帖]再回深圳大学:往事并不如烟
周郎顾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总版主
威望:5
文章:442
积分:3063
门派:什么什么弍〇弍
注册:2006年9月12日
楼主
 用支付宝给周郎顾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周郎顾

发贴心情
[转帖]再回深圳大学:往事并不如烟

再回深圳大学:往事并不如烟 孔维民

惟余海风成追忆一九八七年六月三十日下午三时许,我拖着一个简易的行李箱,走在从粤海门进入深圳大学办公区的一条新铺的水泥路上,我大学主修专业是公路桥梁,看得出这条路的施工质量很不错,拖着的行李车没有任何颠簸、抖动,阵阵海风夹着鱼腥味扑面吹来,蓝色的衣裾飘起,前面绿茵尽头巳隐约可见一排气派的现代建筑群体,其时我被招聘进入深大新筹建的出版中心,即将成为一名深大人……

二零零七年九月二十五日上午十时,我驱车走滨海大道穿过粤海门进入深大教工宿舍区域,这里二十年前是滩涂地带,沿海边还拉着一道铁丝网,持枪的哨兵在岗楼上四处张望,据说这里曾是集体逃港的突破口,只因当时的市领导立了一道‘粗俗’的口头军令状:就是当掉裤子,我们也要建起特区自己的大学!在这块比临深圳后海湾的一平方公里土地上,不到一年时间耸立起一座现代化的大学城,当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赶来拍摄一部记录片,片名就叫《临海的大学》。

我穿过这片当年的滩涂地向南走去,应是铁丝网的地段修起了宿舍区的围墙,隔墙眺望,一条快速公路干道绕墙西延,望眼处一大片建筑垃圾夹杂着络络荒草,当年漁民们围海修造的块块蚝田巳被深埋,偶记起多年前陪同远走他国的深大同事、诗人贝岭走过这里,斜阳下的蚝田如巨大的方型明镜,映射着白云红荔,海风习习,凉爽彻身,让人不忍归去。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说过,人不能趟过同一条河流,今人也无法吹享同一阵海风,但毕竞此时此地只剩下酷日微风,惟余海风的追忆。

另类的先锋记忆走出宿舍区大门,门卫警惕地盘问:你住几栋几号房?!我苦笑一声,离开深大多年,我哪来几栋几号,径直往前行走了二百多米,赫然看见了那栋名号青松斋的旧宿舍楼孤单地立在路边,那才是我的青松斋五零五号房,伴随我度过了近10个大学春秋,透露一个小小的金融秘密,我至今的几个银行卡,仍袭用505做密码数字,那是我心中难褪的密码。我与妻子分居后,一度把五零五号房租给了一位鲜族女学生。她长着一副明星脸蛋,引得不少男性教师、学生上门造访,她都冷面相迎,但后来才被发现她与对面留学生宿舍潮汐楼的苏丹籍黑人学生相爱,俩人经常隔楼飞吻传情,很是浪漫。那时内地的高校学生还被禁止谈恋爱。

一次上门收房租,看到这对男女正在阳台上亲密接吻,我也玩了把绅士,轻声说了句:对不起、打扰了,请继续!便把门轻轻带关。黑人学生笑着拉开门说:请进来吧,我们要按时交房租,但不能给你美元。这时苏丹人巳到统一朝拜时间,他在厅中间铺下一块伊斯兰图案的地毡,朝着西南方面跪拜念起了可兰经。事后我问他怎么知道那是真主的方位,他严肃作答:我听凭心的指引。几天后跟几位年轻男教师谈及此亊,他们酸溜溜地说,你那位朝鲜族女房客不讲卫生。我有些不解,他们一板正经解释,她随便跟黑人接吻!我大笑道,要告你们种族歧视。

我调入深圳大学有些另类,当时我在长沙读研究生,陷入一桩中国知识份子最早办公司、后又遭到查处的全国大案,平反之后留有处分的尾把。内地大学呆不住了,但我还想在高校工作,受当时的深圳青年报、蛇口通讯等报刊影响,很向往特区开放和平等竞争的环境,于是托人联系了深大,深大没有路桥专业设置,我提笔写了一份筹建大学出版出构的策划报告,口气用的是深大内部一位赋闲的领导名义,报告很快就被校长罗征启批转下来,其中自然提到要调入一位来自内地高校的人才,我本人也就顺理成章进入深大,成为深大自主人事权的最后一名调入者,当时我档案里的处分决定还没有撤销。我时任深圳大学出版中心编辑部主任,中心领导是一位曾任清华大学出版社社长的杨教授,老教授下海负责过一间深大校办企业却办亏了,于是走马上任干起了老本行。办公地址设在办公楼二楼的两大间房,我的住房分配在青松斋五零五、五零六的两套单身公寓。

那时全国各地来深大的单身教师不少,校内为此修建了十八座单身公寓,名号都为某某斋,居者虽非和尚、尼姑清心寡欲之流,却有清净无邪、向隅做学问之意。后来校内有个民间刊物起名就叫《十八斋》,刊物描写了十八座斋屋里许多不平静的故事,那些故事大都与外界动荡的社会有关,斋内也走出了不少蜚声全国商界、金融界、学术界的重量级人物,这是后话。

当日我穿梭在几处巳显斑驳的斋屋区,寻找当年很有些故事的聚翰斋、木棉斋、米兰斋,可惜那些大有文趣的斋屋名牌巳不在,全部改为了数字化栋号,我曾经的青松斋也刷上了14栋,大概是继任者认为数字命名易记好找,我却有一种置身军营、整齐有序的呆板划一感觉,文化积淀因此而洇灭,短暂历史因此而割裂。聚翰斋、米兰斋里生活过的一群电视剧红楼梦明星贾宝玉、薛宝钗、秋桐们何以重温当年求学梦?一级战斗英雄史光柱当年吟诗会友的温馨斋屋只留下枯燥的数字符号让人寻味?承载我十年青春岁月的青松斋竟浓缩在14这一不吉的数码里?呜乎,我的青松斋,我们的十八斋。

漫步走过文山湖边,湖边一座白色建筑,依稀记得此楼名为钻石楼,当年是校学生会办公所在。深大早年最为热闹的是学生会主席竞选。那可是来真格的,校方不指定任何人选,更不搞差额选举,完全由学生组竞选团自由竞选,照搬西方民主那一套。我当年也以院外财团身份助选了一支竞选团,也就五百元人民币外加助选妙方一副,最后票数却屈居第二。小小如学生会主席竞选也出现了贿选与点票作弊,事情闹得不可开交,最后只得校方出面弹压,指定一方获胜了事。不过这学生会也真培养了一批人才,如今许多干部巳进入深圳市的中层领导班子,我的通讯录里还保留了常联系的几位。好笑的是,有年我去西丽考场考驾照,倒桩时居然三次未能通过,按例应重考,考官拿过身份证一看上面住址是深圳大学,善意地对我笑笑说:您是深大老师,我也是深大毕业学生,当年你们考我们很严,险些拿不到毕业证,今天我还是放您一马,算您通过吧。

同行的记者突兀地问我,你对深大有发言权吗?我想我有,但仅对我身处的十年有感而发,每个深大人都有,也可能仅对他的有限经历和视野有所感悟。由于职业的原因,我编过深大年报和深大通讯,组稿了众多的大学教材和读物,走访过所有处室、系科和许多师生,参与了不少学校大型会议、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那十年里,深大开放、锐取,兼收并蓄,生机勃勃,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大学’,在我珍藏的年报集里,当年好几位政治局要人李鹏、万里、胡启立等视察过深大这所地方性大学,其他部委领导就不胜枚举。当年的好几项教育改革试验如勤工俭学、跨系选课、学生不包分配等,今天已成为最基本的高校举措。如同早年特区的改革实验一样,深大的许多提法、做法颇遭人非议,如周末党校,实验银行,学生法庭。记得有次参加中层干部会议,保卫处长郑重汇报,女生宿舍发现了男生晒的短裤,要求学校领导采取措施、严肃处理,老校长环视一眼与会众领导,面无表情地宣布:下面讨论下一个议题……,不过,当一名公关专业的女生与港商在深大粤海门客舍非法同居时,这位校长毫不犹豫地批示:女生除名,全校通报!该女生后来移民香港,曾竞选为港姐亚军,好事者还找出盖章的通报,欲传到香港报馆爆个猛料。早已退下的老校长闻言阻劝:事过人非,成人之美吧。

深大的今天和明天会怎样?

回访深大校园,脑海里总有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一座先锋城市应有与之地位相匹配的先锋高校,深大的今天和明天会怎样?我习惯性地翻阅书架上的《深大校友》期刊,章必功校长有段话似乎是答案:一、理念。想办成一所怎样的大学,例如现代大学是坚持专才教育还是通才教育,是完全按照本本办事,还是独立思考,实事求是。二、敢干。任何学校学校都需要一支改革团队,让一缕新的空气在感染整个校园。章校长十多年前巳投身沸腾的深大校园建设,应属创校元老,亦属我熟知的校友,我信任他。

如今,蚝田巳深埋,海风巳远逝,仲秋时节,金风徐来,我们继续走在深大路上…


焚我残躯 熊熊圣火 生亦何欢 死亦何苦 为善除恶 惟我明教 喜乐悲愁 皆归尘土 怜我世人 忧患实多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0/16 21:16:16

 1   1   1/1页      1    

深圳大学法学院05级5班
WWW.CLASSFIV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