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防流感、禽流感知识
| |
禽流感和流行性感冒有什么区别?流行性感冒一般分为三种,即甲型、乙型和丙型。乙型和丙型流行性感冒一般只在人群中传播,很少传染到其他动物。甲型流行性感冒大部分都是禽流感,禽流感病毒一般很少使人发病。 禽流感与其他流感有什么关系?禽流感主要在鸟类中间传播,偶可感染至人,其临床表现与人类流行性感冒相似,但人禽流感症状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疫苗接种无效,与普通流感有一定区别。 禽流感和“非典”有什么区别?“非典”是由一种新的冠状病毒引起的。冠状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而禽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二者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病毒。一般来说,“非典”患者的发病和禽流感临床表现,尤其是早期表现很相似,如发热、干咳、少痰、乏力、头痛和全身酸痛等症状及体征,同时可伴有头痛、关节和肌肉酸痛、乏力、腹泻等。所以,要注意与“非典”的区分,最为可靠的区分方法是实验室检测。 人得了禽流感后的病死率有多高?1997年,香港H5N1型禽流感病毒感染导致18人发病,其中6人死亡;越南自今年10月以来已经被证实有8例确诊,6例死亡,另外,还有2例死亡病例为疑似病例。其病死率高达80%,远远高于“非典”患者的病死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2003年全球共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 000多人感染了“非典”病毒,其中有700多人死亡,其病死率仅在9%左右。 预防和控制禽流感有哪三个主要环节? 1)消除传染源:必须做到四早。 ①早发现:早发现禽流感病禽和病人; ②早报告:早向卫生防疫部门报告禽流感病禽和病人 ③早隔离:病人要至少隔离至热退后两天,病禽要封闭或封锁; ④早治疗:要早治疗病人,早杀灭病禽。对病人要进行综合性有效治疗,在病鸡场周围3公里内的病禽要就地杀灭、深埋。 (2)切断传播途径 ①戴口罩:禽流感病人、接触者(如医护人员和饲养人员)必须戴口罩; ②换气:病房、养鸡场和居室加强通风换气; ③远离易感场所:少去或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与养鸡场,去时戴口罩; ④消毒:病房和养鸡场的空气消毒(按空气消毒规定进行);病人和病禽的分泌物与排泄物消毒 (按消毒规定进行);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消毒(按消毒规定进行);以上消毒方法与消毒剂基本上与“非典”的消毒相同,禽流感病毒对高温、紫外线和常用消毒剂都敏感。 (3)减少易感人群或高危人群:60岁以上老人、儿童、小学生、免疫力低下者、慢性病患者是流感的好发人群,对这些人要注意御寒,加强户外锻炼,增强抵抗力,接种流感疫苗。 预防禽流感最有效的措施是什么?人与禽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人流感和禽流感最有效的根本措施,易感人群和高危人群应在流感发生前1个月接种流感疫苗。目前,我国多用裂解流感疫苗。出现禽流感的养鸡场其周围5公里范围内的鸡,必须强制性接种流感疫苗。目前给鸡接种的是H5禽流感病毒疫苗。 为什么说禽流感并不可怕?禽流感现仍为动物传染病,虽然已有禽流感病毒攻击人类并致人死亡的个例,但至今没有发现该病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证据,因此大家不必恐慌。一般群众只要不接触带病禽类,在厨房中将生熟分开,不吃生食物或半熟食物,尤其是不熟的动物血液制品,就是安全的。人们在预防SARS期间养成的良好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室内常开窗通风、加强体育锻炼等,在预防禽流感时依然适用。 普通市民该怎样预防禽流感?由于没有相应疫苗,而冬、春季节又是急性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专家提醒市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本病非常重要。市民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不吸烟;发现疫情时,应尽量避免与禽类接触,对鸡肉等食物应彻底煮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的场所;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此外,注意生活用具的消毒处理。禽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热及紫外线均敏感,56℃加热30分钟,60℃加热10分钟,70℃加热2分钟,阳光直射40~48小时以及使用常用消毒药均可使 如何预防禽流感?预防禽流感应做到以下几点: (1)远离家禽的分泌物,尽量避免触摸活的鸡、鸭等家禽及鸟类。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应每天开窗换气两次,每次至少10 (3)保持地面、天花板、家具及墙壁清洁;确保排水道去水顺畅;使用可清洗的地垫,避免使用难以清理的地毯。 (4)吃禽肉要煮熟、煮透。 (5)避免食用未经煮熟的鸡、鸭。 (6)在疫区的人员要戴口罩。 (7)勤洗手,避免用手直接接触自己的眼睛、鼻、口。 (8)发现有类似流感症状要及时就诊。 人感染禽流感后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1) 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流感,主要为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有些患者可见眼结膜炎。 (2) 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热程1~7天,一般为2~3天。 (3) 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 (4) 半数患者有肺部实变体征。血白细胞计数(20~183)×109 /L,淋巴细胞大多降低,血小板正常。骨髓穿刺示细胞增生活跃,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伴出血性吞噬现象。部分患者 ALT升高,咽拭子细菌培养阴性。 (5) 半数患者胸部X线摄像显示单侧或双侧肺炎,少数伴胸腔积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