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届荔园沉思——我和教授、博导学做课题
| |
你想与知名教授零距离接触吗? 深圳大学“和谐社会”学术研究会是深圳大学乃至全国目前唯一个以在校大学生为学术研究主体,由多位知名教授指导,与社会各企业合作的学生学术研究性社团。在章必功校长的大力支持下,在国世平、钟坚等各位教授的悉心指导下,成立近两周年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办了各种学术讲座近十场,并参与协办2007年全国消费理论与消费维权高峰论坛 、深圳广电集团的超级基金经理大赛等等,协会品牌活动“荔园沉思—我与教授、博导学做课题”,出色的完成了十余篇专业学术论文,参与出版学术专著一本。协会的创新被深圳特区报评为全国首创本科生培养教育模式。协会 致力于成为教授、学者的强劲的科研助理;大学生与知名教授、学者交流互动的桥梁;政府筹办活动的人才储备库;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奉献爱心的窗口;高校、企业互通有无的平台;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基地。 2007年首届“荔园沉思—我与教授、博导学做课题”,我校15位知名博导、教授应研究会的邀请为同学们提供了12个课题。同学们通过此次活动不仅专业知识得到巩固与深化,还为考研、就业、留学增添旁人无法比拟的优势。 在第一届“荔园沉思”活动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学期协会组织人员共同努力、大胆创新,推出了2008年第二届“荔园沉思--我与教授、博导学做课题”活动。在此次活动中,我们又有了新的突破,课题的个数从原有的13个提升到29个,指导教授也在原有的经济、管理和法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全校的其他学院扩展,当中更包括数学系、中文系、艺术系、外语系等等,课题所涉及的范围更广,内容也更加的丰富。希望全校同学把握这次难得的机会,踊跃报名参加。 本学会将不辜负校领导与教授们的期望,努力为我校老师和同学构建好交流的平台,将此项目作为本学会长期的、特色的项目之一,一如既往的为营造和谐社会、学术校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此外,学会还将继续推出深受同学和会员欢迎精品的活动,请老师和同学们继续关注。 注:各位教授对参加课题学生的要求不同,如:有些课题有成绩限制,而有些没有;有些有专业限制、有些没有,望同学们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课题参加。 【课题介绍】每个课题组1-20人不等 (指导教授及相关课题介绍(按姓氏拼音序),总数28,详见附件) (1)陈 勇教授 《基金绩效研究》 (2)陈剑勇教授 《P2P网络文件共享机制研究》 《安全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身份管理的Web服务研究》 (3)杜晨林副教授 《激光原理与器件》 (4)杜建铭教授 《数控系统上位机的控制软件开发》(涉及串行通讯) (5)国世平教授 《澳门的国际洗钱透析》 (6)黄卫平教授 《十七大党的新政治理念探索》 (7)蒋慧玲教授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定罪量刑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建议 ——以广东省、香港、澳门地区为视角》 (8)孔庆平博士 《当前深圳市社区治理中权力结构分析》 (9)李明伟博士 《虚假违法广告的规范》 (10)李 彤教授 《深圳市近五年汽车尾气排放情况的调研报告》 《深圳市近五年各种呼吸道疾病情况的调研报告》 (11)罗石教授 《德育情境教育互动模拟软件》 (12)Mark Williams教授 《Analysing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s of Love Poems produced by Google Internet Translation Software》 (13)宋博通博士 待定(城市经济与房地产方向) (14)孙慧斌教授 《高纯锗探测器的实验方法》 (15)田少煦教授 《传播受众的色彩意象与情感研究》 《信息时代青少年色彩心理分析》 (16)王立新教授 《岭南地区历史文化遗迹调查研究》 (17)问永宁教授 《弥尔萨德》与《正教真诠》之关系 《元明戏曲中的回回语》 (18)尹玉海教授 《世界各国航天政策发展及其比较研究》 (19)杨龙芳教授 《基于个体意义上的深圳公民政治行为研究》 (20)郁龙余教授 《广东著名佛教寺庙考察》 (21)袁易明教授 《产业转移与对策研究》 (22)曾月英教授 《逻辑与实证: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刑事和解制度》 (23)张涛教授 《论中国富文化的建构》 (24)张文俊教授 《深大正门路口交通设计方案》 二报名选拔程序 2、 活动筹备委员会根据教授的要求初步选拔后由教授组织面试。 注: (1) 课题项目经费由活动组织者提供,由于此项活动的长期性、稳定性和为了保证学生质量等因素,参加此项活动的同学必须首先注册为本协会的会员。 (2) 本协会干部招新仍在进行中,望同学们积极参与协会建设。 主办单位:“和谐社会”学术研究会 报名、咨询地点:学生活动中心一楼的学生事务服务中心(17:00-18:00)、荔山和西南餐厅门前(12:00-13:00,17:00-18:00),图书馆一楼 欢迎全校同学踊跃参与! 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