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征集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节节徽的通知
| |
为进一步培养广大青年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在广东高校校园里形成崇尚科学、追求创新的浓厚氛围,深化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学生联合会决定于2008年上半年举办第二届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节。同时,为了更好地体现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节宗旨,反映时代特点,现向社会公开征集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节节徽。节徽征集的具体事宜如下: 一、应征作品创作基本特点 作品设计要求内容积极向上,具有一定的构成规则,构图创意独特;具有时代特征、岭南特色、青年特点,体现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科技学术节主题;寓意贴切,有强烈的时代感和视觉冲击力,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符合当代艺术美学的审美要求。 二、 应征作品设计与创作要求 1、用彩色图形设计,最多不超过4色; 2、应考虑在各种载体和环境中制作运用,能以不同的比例尺寸清晰显示; 3、设计纸规格为正度8开或16开。 历届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节的相关信息可登陆专题网站查询,网址:http://web.gdcyl.org/kjxsj/ 三、 征集范围 面向社会征集,省内外社会各界的团体、组织和个人均可报送作品。 四、 应征作品提交方式 应征团体或个人应提供以下资料和文件: 1、应征人姓名、通讯地址、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和个人有效证件的复印件(或团体名称、联系电话、联系人,同时应加盖公章); 2、 应征节徽签署《著作权确认书》和《创作声明书》,以原件方式寄送至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节组委会; 3、应征节徽作品须一式二份; 4、应征节徽的个人或团体如使用电脑设计,请另附设计原稿文件和转换成不超过500K的JPG图,刻录成光盘提交,并在光盘表面上注明个人信息。 五、 创作声明 1、参选作品不得违反法律法规; 2、参选作品应为原创,此前未以任何形式发表,不属于公开作品; 3、参选作品不得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或者其他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徽标相同或者近似; 4、参选作品或任何用于创作参选作品的素材均不得侵犯第三方的任何著作权、商标权、专有权利或其他权利; 5、参选作品不得含有任何涉嫌民族歧视、宗教歧视、威胁国家间睦邻友好关系以及其他有悖于社会道德风尚的内容。 六、 评审方式 1、由组委会邀请省内相关知名专家组成专家评审组,对参加作品进行评定。 2、 设计方案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无效: (1) 提交的作品不符合本办法设计主题、设计内容、创作要求和格式; (2) 逾期送达; (3) 图纸和文字辨认不清、内容不全或粗制滥造; (4) 规定不能标识的文件上有可辨认设计人(团体)的文字或符号; (5) 设计方案经专家组鉴定属明显抄袭。 3、评审程序 评审程序分两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节徽征集小组组织评审专家组,在认真审阅参选方案、充分讨论比较的基础上,对每项应征作品进行评审,专家组将评选出10个参赛作品作为入围作品; 第二部分:由评审专家组初选出的入围作品,在团省委学校部主页(http://www.gdcyl.org/xxb)发布,通过网络投票的方式进行评选,投得票数将作为参考,最终由评审专家组确定作品的名次。 七、 奖励办法 入围的节徽作品,由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节组委会给予一次性奖励,并颁发证书。在入围的节徽作品中评出特等奖作品1件,奖金3000元;一等奖作品2件,奖金各1000元;二等奖作品3件,奖金各500元;三等奖作品4件,奖金各300元。 八、 权属 被评审为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节节徽的获奖作品除作品署名权归创作者所有外,著作权归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节组委会所有。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节组委会有权决定入围作品的使用场合、使用方式,同时无需付给创作者任何费用。 九、 截止日期、评选结果公布与联系方式 应征节徽的作品须在 地 址:广东工业大学团委办公室(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100号综合楼305室) 邮 编:510006 联系人:张育广、许金镇 电 话:020-39322678,39322677(传真) E-mail:gduttzb@163.com 附件: 1、著作权确认书 2、创作声明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