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篇:
她是优雅的同义语,是天使的化身。《罗马假日》是她的成名作,也是她的代表作。她为世界影坛创造了一个清新隽永、纯洁可爱的形象,并由此赢得了全世界影迷的爱戴。
观众熟悉赫本,是从《罗马假日》开始,赫本辉煌事业的开端,也通常自《罗马假日》算起,这是她的成名作,也是她的代表作,对她有着特殊的意义。
就在赫本被挑选为《吉吉》一戏的主角时,在伦敦,挑选《罗马假日》饰公主的演员的工作正在进行。起初,导演打算邀请名演员琼-茜蒙丝主演该片,但琼想换换口味拍歌舞片,因而予以婉言拒绝。于是,导演决定采用电影《乱世佳人》公开招聘女主角郝思嘉的扮演者的办法来挑选演员。这部片子由美国派拉蒙公司拍摄,好莱坞的著名导演威廉-惠勒执导。赫本本无心去参加女主角的角逐,一来她已决定演《吉吉》,二来《吉吉》一拍完她就准备结婚、成家立业过日子。所以她对《罗马假日》毫无兴趣。后来男爵夫人一再劝说,没办法,她才不得不去敷衍一下,即使选不上,她也会满不在乎。
测试选用的一组戏是:公主穿着睡衣,在一张大床上做仰卧起坐。赫本柔软得象只小猫,将双臂伸向装饰美丽的天花板。在此之后,她又极其自然地、孩子气地完成了一系列规定情节,当她做这些动作时,一架摄影机正悄悄地对着她拍摄,而她却全然不知。无论从现场还是从胶片上看,效果都是理想的。她当选为公主的扮演者,和派拉蒙公司签订了合同。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赫本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一结果对她的一生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当时演记者的男主角已定下来,是好莱坞的著名影星格里高利-派克。
1952 年5月,《吉吉》演出刚一结束,派拉蒙公司就要求她赶到罗马,参加拍摄。《罗马假日》的拍摄是一个苦难的历程。因为一切都是实地拍摄,所以得清除人行道,把行人赶走,光这项工作就差点把副导演和制片主任累垮。因此,工作进展很慢,难题多。有时为了重复拍一个镜头,一个下午要干上60回,赫本有点承受不了,但她并不怨恨,她也力求完美。不过导演为赫本也尽力克制自己,他用一切办法提高她的自信心,让她感到轻松愉快。他告诉她说,她必须忘掉自己是在演戏,应当认为自己就是那个公主。他给她上了电影明星的第一课,他教她“要迎合内心的感觉而不是做戏”。这一点让赫本终生受益匪浅。
拍摄工作最终还是圆满完成了。1953年8月20日,赫本飞往伦敦参加《罗马假日》的首映式,然后又飞往威尼斯参加威尼斯电影节。在美国,也为《罗马假日》的上映开了公众招待会。
该片在全世界获得了极大成功。在日本,这部片子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赫本后来成为日本人心目中的偶像。赫本片中的短发型一下子成了国际流行发式。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罗马假日》是同期上映影片中最走红的一部。一时间,赫本成了国际知名人士,全世界都在播放她的新闻片,电视台用黄金时间赞美她。大量的报纸欣喜若狂地赞美她的美貌、活力、妩媚、典雅,人们称赞她是继嘉宝和褒曼之后的最佳女演员。
因主演《罗马假日》,赫本第一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提名。依照惯例,凡获该奖提名者,全得出席该奖的终评颁奖仪式。此届颁奖仪式1954年3月25日在洛杉矶和纽约同时举行。全美广播公司电视网将两地联成一个有机整体。通用汽车公司出资27万美元买下了在颁奖仪式过程中做电视的权利。
这一天,赫本在纽约刚演出完《美人鱼》,谢幕完毕她就一头钻进一辆出租车。在一名警察护送下直奔颁奖现场——世纪剧院。她感到体力不支,加上希冀、盼望、焦虑、恐惧,那天晚上的一切对她都好像是一场梦,一切印象都是模模糊糊的。
在出租车上,她换掉了戏装,一下车,她穿过剧场外庞大的影迷群,她一路小跑,后面跟着男爵夫人。穿过门厅,那里簇拥着大批记者和倾慕者,闪光灯不断地发出耀眼的光。她马上躲进化妆间去洗脸上的油彩。那些性急的记者和摄影者们等了五分钟便不耐烦了,把门拍得震天响。无奈,赫本只好先放他们进去拍上几张。
赫本步入会场时,电视屏幕上正播放着远在墨西哥的主持人贾莱-古柏宣读最佳女主角提名的名单。赫本找了个位置坐下来,接着看到古柏拆开一只信封,抽出一张什么也没有的纸条,做出宣读获奖者的样子,赫本内心怦怦直跳,她紧咬指甲,紧张地期待着最后的结果。只见世纪剧场的司仪走上舞台,宣布道:“获奖者:奥黛丽 -赫本。”
赫本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在一片欢呼声中,她从座位上一跃而起,跑到舞台侧翼,由于过度兴奋,本应向右,她却向左跑去,司仪赶紧把她招呼到舞台中央来,在抓住奖品的当儿,她差点和司仪撞个满怀。她接过金像说了一句话:“这真有点让人受不了。”又说了几句官样的感激话后,她就逃离了舞台。然后是到记者招待会去。赫本由于乐极发呆,竟把金像给弄丢了。她记得是放在什么地方来着,但谁也找不着它。这样,她拍照的时候就没法拿着金奖了。有人拿出另一个让她拿着。最后,她的那一个竟在女厕所里找到了。遗憾的是,10年后的一天,赫本在外地排戏期间,小偷溜进她的家,偷走了这一座金像。此刻,赫本兴奋得发抖,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完全没有了平日的冷静。她吻学院院长琴-赫肖特时,本应吻面颊,赫本却吻了她的嘴唇。不过还算幸运,总算平安地回到了家。她不能入睡,一夜出神地摇来晃去,闹得她母亲男爵夫人也一夜没睡好。
几天以后,赫本又听到一个好消息:她荣获美国戏剧年度奖——托尼奖。从此以后,荣誉对她纷至沓来。事实证明,此时赫本已处于事业的顶峰。自1948年她拍第一部40分钟的短片以来,仅仅五六年时间内,她就获得如此殊荣,实在是很了不起的,简直成了荣誉“暴发户”,也的确“真有点让人受不了”。
赫本荣获第26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标志着好莱坞进入了新秀辈出的时代,人们为影坛出现这样一个清新隽永、纯洁可爱的形象而欣喜若狂,世界各地纷纷向她表示祝贺,赫本也十分愉快,她用各地发来的贺文装饰她的房间,以此来庆祝她的成功。之后,她一帆风顺,成为欧美影坛上一颗耀眼的新星。
赫本一生共拍摄了26部影片,这在欧美著名演员中应该算是最少的了。但她几乎每一次的表演都让人永久难忘。她拍片精挑细选,宁缺毋滥,从影26年,平均每年只拍一部电影。《罗马假日》成名后,她不但慎选剧本,而且只和一流导演合作。所以,赫本每拍一部片子都水准高,卖座也好,深得影界和评论界的一致好评。《罗马假日》自不待说!1956年的《战争与和平》,片中有一个舞会场面,娜塔莎怀着少女的羞涩,矜持,激动的心情等待有人邀舞,却受到了冷遇,霎时间,娜塔莎的脸上忽而容光焕发,忽而阴影掠起……她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不稀罕是否有人在冷淡她。可是,她终于掩饰不住自己的失望——长长的睫毛在颤动,双唇嗫嚅,呼吸急促……一些研究托尔斯泰的专家看了此片,对于赫本的出色演技大加赞赏。影片公映后,观众写信给报社说:“赫本演得如此出色,以至于我每次翻开小说《战争与和平》,一副赫本面孔的娜塔莎就跃然纸上。”《蒂梵尼早餐》中,赫本饰演一位玩世不恭、肤浅虚荣的社会下层年轻卖笑女子霍莉-戈莱特丽。该片公演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几个大学生“被赫本弄得神思恍惚达一周之久,似乎有一种摆脱不了的魔力,天天晚上把他们拉到影院去看霍莉-戈莱特丽”。该片的主题曲《月亮河》由赫本亲自演唱,后来不仅获得奥斯卡最佳歌曲奖,而且风行一时,成为欧美流行最广的电影歌曲之一。
赫本对待电影,最突出最感人的就是她在拍摄工作中从来都相当地刻苦、认真。她说:“我从来不曾拥有什么天赋才能,我崇拜我的工作,我尽了最大努力。”是的,她的确是这样做的。在为百老汇戏剧《翁蒂娜》试装时,为了使服装效果达到完美的程度,赫本在试装过程中一连几个小时地站着,纹丝不动。在拍《修女传》时,她突然患了肾结石,但仍强迫自己起床,继续工作。她曾因为《蒂梵尼早餐》在大雨中一连淋上好几个小时,也曾因为《不可饶恕的人》中的骑马镜头而摔断椎骨;她曾因学开车而撞了别人的车被推上法庭;还曾因拍摄《绿厦》需要花几个月耐心驯养一只小鹿依布,做它的代理妈妈…… 因为她的天份和刻苦工作,她的演技日益纯熟精湛,也越来越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甚至那些要求苛刻的影评家也对她推崇备至,授予她各种各样的电影奖。她先后五次被提名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亦即是说,她先后至少五年都在该年度欧美影坛的五大女明星之列,奥黛丽-赫本还曾十三次名列美国明星排行榜首位。她的知名度越来越大,人们给她的片酬也越来越高。1955年拍《战争与和平》时,她的片酬高达30万美元,这是当时演员片酬的世界之最了。1964年拍《窈窕淑女》时,她的片酬高达100万美元,成为继主演《埃及艳后》的伊丽莎白。泰勒之后的第二个拿到百万片酬的女演员。
赫本是世界影坛上难得一见的瑰宝,她的容貌清秀,不俗艳,而且耐看。她的身材苗条修长,她的气质永远那么高雅纯洁。在观众心目中,她从不在摄影机前搔首弄姿,更不用裸露镜头和挑逗性的动作来取悦观众,色情电影更是与她无缘。1976年在拍《俪人行》时,其中有一场海滨的戏,赫本和男主角阿尔伯特。芬尼必须身着游泳衣。然而对优雅、美丽、十分敏感又十分苛刻的赫本,想到自己首次将身体暴露在千千万万影迷面前,不禁紧张到极点。导演斯坦利-多南安慰她,给她打气说,她的身体是大多数妇女所羡慕的,而她还是忐忑不安。戏尽管是拍了,但她演的动作很做作,明显是装出来的愉快。她的这种洁身自重的高尚情操,在西方影艺界,尤其是在好莱坞女明星中,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正因为如此,导演和演员们、同事们都愿与她合作,并以此为荣。
她与曾几度合作的大导演威廉。惠勒、比利-怀尔德以及斯坦利-多南之间都相处得十分愉快。而她似乎也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一些商业气息很浓的导演一经与她合作,便得以净化、升华,拍出了艺术水准相当高的片子。如特伦斯-扬是著名的商业导演,曾导演过007詹姆斯-邦德侦探片集,而他与赫本合作拍摄《等到天黑》时,竟为赫本优雅的风度所感染,拍出的片子艺术水准很高,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同样也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摄影师们爱看她那毫不俗艳的美,都喜欢为她拍照捕捉那“无法比拟的美”,著名导演比利-怀尔德说:“自从嘉宝以来还不曾出现过这样的人物,导演见了会忍不住再三为她大拍特写镜头——拍她那端庄的大眼睛,拍她那诱人而甜蜜的笑靥,拍她活跃的举止,拍她那炽热的感情。你离开了影院,但她的音容笑貌时时出现在你的眼前,挥之不去,欲忘不能。”
赫本不仅外形纯美,而且内心也清洁高雅,她为人很有教养,从不摆大明星的架子。因此,演员们都很愿意与她同台演戏。在《罗马假日》里,她与格利高里-派克合作就十分好。在拍斯坦利-多南执导的《俪人行》中,她与男主角扮演者阿尔伯特-芬尼合作得也相当愉快。两位主角甚至有时因为在摄影机前笑得太过火而只好重拍。阿尔伯特情绪极好,经常讲笑话,一场戏下来,检查录音时,突然听见阿尔伯特说:“我和奥黛丽要当导演啦!不晓得斯坦利-多南还能挣到什么钱!”自然这段录音只好剪掉,重录。当然也有的演员因为赫本名气太大,与她一起拍戏还有些不适应。1957年,赫本主演了派拉蒙电影公司当年的最佳影片之一《滑稽面孔》,与她配戏的好莱坞舞蹈名腿,五十七岁的弗雷德-阿斯泰尔被赫本弄得魂不守舍,在该片开拍之前便没完没了地表白:“这是我和伟大而可爱的赫本合作的最后也是唯一的机会了,我不能错过这个机会。”在拍《蒂梵尼早餐》时,和她演对手戏的是年轻英俊的演员乔治-佩帕德。他非常紧张,在拍一场与赫本的床上戏时,他躺得过于靠边,不料扑通一声跌倒在地板上。后来,赫本热情主动帮助他,使他消除了紧张,终于拍好了这场戏。
赫本的人品和艺德也是为圈中人物和广大影迷所称赞的。她拿过百万美元片酬,但她认为,一个演员不该由于拿过百万片酬就非永远拿百万不可。在1966年拍喜剧片《怎样偷窃一百万》时,她与著名导演威廉-惠勒第三次合作,赫本十分感谢这位在《罗马假日》和《孩子们的时刻》中提拔、启发她的恩师,主动地将片酬减为75万美元。
由于赫本在银幕上的形象,广大观众十分喜爱她。在她声誉鼎盛的五、六十年代,世界各地的影迷把她奉为“银坛女神”,对她的名作百看不厌。
《罗马假日》成功后,全世界都赞美她的美貌,说她是飘落凡间的天使,她那吊眼梢、高颧骨,迷人的、若隐若现的微笑,还有那小精灵似的下颌,都使男人女人们为之倾倒,她的一切都成了世界女性仿效的对象。她在《罗马假日》里那种清新秀美的短发型后被称为“赫本头”,竟风靡世界,无数时髦女性以做此发型为荣。许多年轻妇女都学着影片中安妮公主的样子把头发削得短短的,不少理发店专理赫本头;大街上竖起巨大的“赫本头”广告牌,一些男士也站在牌前摄影留念。赫本偏瘦的体形使得减肥美容业兴旺起来,就连赫本的服装、帽子、太阳镜也都风靡一时。赫本在《萨布丽娜》中,穿的是著名巴黎时装设计师于贝尔-德-纪梵希设计的一字领袍裙。这是一件袒露胸肩的白色长袍,胸部相当于衣领的部位是“一”字形的平直线条,它造型简练、明快,疏密相间的大花图案恰到好处地出现在应当出现的部位,这件长袍优雅美丽,仿佛神话世界里的东西,赫本穿上它一出现在银幕上,广大观众就如痴如醉,成千上万的妇女群起效仿,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赫本热”。《时代》周刊在1953年9月7日那期封面上刊登了她的照片,这是它有史以来第一次刊登一个初出茅庐的演员的照片。1957年,著名的社会专栏作家把她封为世界十大杰出女性之一。她的形象甚至到了这样一种程度:导演起用她时,是什么都不问的。他们认为,只要奥黛丽-赫本的名字出现在电影海报上,那就意味着完全可以保证影片获得国际性的成功。事实也的确如此,除了倒霉的《绿厦》(由其第一任丈夫梅尔-菲热尔执导)外,她还没演过一部不成功的片子。她一直是 50至60年代美国票房价值最高的五大明星之一。
有趣的是,赫本虽然是国际风云人物,但她却性格内向、天性敏感、内心紧张易怒、神经质,极易受到伤害,且胆子十分小,连开车和骑马都十分害怕。正因为如此,她十分喜爱小动物。她有一只小狗是她形影不离的伙伴,闪亮的眼睛,通身棕色长毛,十分可爱。赫本给它取名“出名”,每天都要用芳香的狗毛洗发香波给它洗澡、梳毛、修剪爪甲,与它一起散步,把它视作了家庭成员,无论出名到哪里,人们都要为它忙上好一阵子。在拍片过程中,如果出名不见了,她会停止拍片,发动所有的人去找。后来,出名一次上街,两辆迎面驶来的汽车相撞,祸及出名,它被压死。赫本的精神几乎崩溃了,极度沮丧,差点恢复不过来,她立即从好莱坞返回巴黎休息了好长一段时间。赫本对小动物的宠爱几乎到了依恋的地步。拍摄《窈窕淑女》时,她心爱的宠物金丝雀从鸟笼逃出,赫本急昏了,有如丢了心爱的孩子似的,哭得像个小姑娘,她几乎叫了当时在身边的所有朋友去寻找,费尽无数夜晚的周折,最后终于找到,她高兴得不得了,又惹得泪眼模糊。
主要代表作:
Roman Holiday (1953) 罗马假日
导演: William Wyler
主演: 奥黛丽-赫本、葛雷哥莱-毕克 (Gregory Peck)、艾迪亚伯 (Eddie Albert)
故事大纲: 厌倦充满繁文缛节的皇室生活的安娜公主(赫本饰), 借着出访罗马的机会偷偷出走一天而与一个无名的美国穷记者相识, 进而相恋的故事。
殊荣:
金球奖最佳女演员(戏剧)
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女主角奖
奥斯卡最佳女演员

Sabrina (1954) 龙凤配
导演: Billy Wilder
主演: 奥黛丽赫本、亨佛莱鲍嘉 (Humphrey Bogart)、威廉荷顿 (William Holden)
故事大纲: 一个私人司机的女儿 Sabrina(赫本饰)从巴黎的餐饮学校返家后, 欣然发现自己暗恋已久, 却一直花名在外的雇主的次子(威廉荷顿饰)竟然对蜕变后的她展开猛烈的追求。 之后, 一向深思熟虑, 又存有门户之见的哥哥(长子, 亨佛莱鲍嘉饰)为了阻止这段“不恰当”的恋情便跟着介入其中, 却发现自己竟然也悄悄地爱上了Sabrina。
殊荣:
奥斯卡最佳女演员提名

War and Peace (1956) 战争与和平
导演: King Vidor
主演: 奥黛丽赫本、梅尔法瑞尔 (Mel Ferrer)、亨利方达 (Henry Fonda)、维托瑞欧 (Vittorio Gassman)、梅布莉特 (May Britt)等人
故事大纲: 改编自俄国文豪托尔斯泰作品。



Nun's Story, The (1959) 修女传
导演: Fred Zinnemann
主演: 奥黛丽赫本、彼得芬奇 (Peter Finch)
故事大纲: 嘉百列 (Gabrielle Van Der Mal) 进入一个比利时的女修道院而成为修女路加。在比利时刚果医院曾帮助过扶隽纳提 (Dr. Fortunati) 医生的年轻修女路加 (赫本)在二次大战爆发后, 却因为一些规条, 让她无法再介入, 而使她面临一些心灵上的挣扎。
殊荣:
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女主角奖
奥斯卡最佳女演员提名




Breakfast at Tiffany's (1961) 第凡内早餐
导演: Blake Edwards
主演: 奥黛丽赫本、乔治派伯 (George Peppard)
故事大纲:
一心一意想嫁入豪门的高级应召女荷莉(Holly, 赫本饰)和搬进她住的公寓楼下的一个被富婆包养的穷作家相识进而相恋的故事。
殊荣: 奥斯卡最佳女演员提名
关于<蒂凡尼的早餐>
这可能是奥黛丽-赫本演过的最好的角色,她在这个纽约电话女郎霍莉-高利特里身上混合了任性、脆弱和孩童般的天真,她的表达如此独特,以至于你很难想像制片方开始想要玛丽莲-梦露来扮演这个角色。对赫本来说,梦露的拒绝是一个福音,这个角色仿佛就是为她量身定做的一般。只有她才能够将卡珀特小说中的角色用这样一种既肉感又纯真的方式表达出来,创造了一个混合着苦涩和甜蜜的爱情故事,并且充满了淘气的幽默和独特的视觉风格。
刚开始,赫本对这个角色也犹豫不决,无论如何,这个从一个男人跳到另一个男人、身边有一个皮条客,又爱上一个充满吸引力的作家(他归一个老女人所有)的角色跟她以往演过的角色非常不同。不过后来,她看到了突破自己纯真形象的机会,并在最后对这个角色做了自己的道德诠释:一个吓坏了的小老鼠,实际上从没有真正做过什么。赫本甚至说她自己“生活在跟霍莉非常类似的氛围中”。
布雷克-艾德瓦兹当时还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年轻导演,他将这部讲述一个19岁的女孩(由30岁的赫本扮演)不断跟富有男人调情并寻找真爱的故事,诠释成了温柔的爱情故事,并赋予它一个融合了悲剧和喜剧的结局。
影片开拍之初,评论界一致认为让赫本扮演霍莉这个角色是一个错误的选择——一个富有艺术气息的欧洲人如何能够表达成为一个纽约模特的美国乡下女孩?但是赫本通过霍莉这个角色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类型的女孩:一个放荡的女孩子,每天在第凡内餐馆里——更多时候是在门前——吃早餐,她招呼出租车的样子、称呼每个人 “亲爱的”的样子、优雅地玩弄着长烟斗的样子、将鞋子放在水果盘里的样子,都成为令人难忘的经典,而她在影片中的服装,直到今天依然是绝对领导潮流的流行。
影片的主题曲“月亮河”(由亨利-曼西尼特别为本片而作)赢得了一座奥斯卡,并成为经典。而赫本乱弹着吉他缓缓吟唱这首歌的样子,更是成为一个永恒的场面——至少在那些浪漫的人们心中,这是一个永恒的赚人眼泪的场面。



Children's Hour, The (1961) 双姝怨

Charade (1963) 谜中迷

My Fair Lady (1964) 窈窕淑女
导演:乔治-顾柯
演员:奥黛丽-赫本 雷克斯-哈里森
该片获得1964年第三十七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摄影(彩色片),最佳艺术指导(彩色片),最佳服装设计(彩色片),最佳音响,最佳音乐(配乐)共八项奖。
1962 年奥黛丽-赫本演出了《窈窕淑女》。早在拍《蒂凡尼的早餐》时,奥黛丽-赫本就对记者说过,她最大的愿望是扮演《窈窕淑女》中的伊丽莎一角。载歌载舞可以为她圆了儿时的梦想,清纯甜美的性情又可以淋漓尽致地发挥她的本性。她爱这个角色几乎发狂。人的一生能遇到几次这样的事,发自内心的狂喜用尽一生都难忘记。1964年重拍的《窈窕淑女》是有史以来成本最高的音乐片,布景华丽,服装讲究,美不胜收。奥黛丽-赫本以含蓄、典雅的演技成功扮演了卖花女伊丽莎这个角色,从而开始了她的百万片酬。

谦虚的赫本总是这样评价自己:“我从来都没有想过,我会拍这么多电影和照片。这只是一次意外。”
赫本走了,一代巨星从此陨落。但是人们不会忘记她,她的纯情、美丽和清新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我们爱你,奥黛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