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大家也遇过浏览网页的时候突然出现“<M”或者“</HTML”的字样吧,
但大家是否有留意过浏览器状态栏快速随机闪过的“219.133.33.37:7010/ndatin.aspx?rd=某些数字”呢?
让别人试了,没有这个问题,并且后来发现自动刷的不仅仅是我们班网站,木蚂蚁和Hoopchina等都会自动跳两下,今天早上开始更厉害了,几乎所有没打开过的网站第一次打开的时候都会自动刷两下,如果是打开过的,过一会儿再打开也会跳上两下。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以为是浏览器出了问题或者是中木马了,用卡巴斯基、瑞星和Ewido升级到最新版杀毒没有异样,打上了所有系统补丁,修复了IE,恢复了所有系统优化设置,问题依旧。
最后感觉这种自动刷新一定有蹊跷,于是装上网络嗅探器。问题找到了,比如当我访问 baidu.com 的时候,实际上是这样一个过程:
1、输入 baidu.com 回车,这时候浏览器读取到的并不是百度的内容,而是一个跳转JS,跳转到
219.133.33.37:7010/ndatin.aspx?rd=101492....
2、上面那个地址很长,后面跟着复杂的参数,是用来验证和传递我上网的一些信息的。内容很简单,跳回 baidu.com。
3、baidu.com 打开。
这样就跳(自动刷新)了两次。
于是在搜索引擎搜“ndatin.aspx”,结果问题就明白了,的确是电信搞的鬼,不同的是他们是弹出 ndatin.aspx ,而我的是先跳到 ndatin.aspx 被记录一下然后再跳回我要访问的地址。
将用户的每一个浏览的网页先经过电信的一个页面,经过该页面的一些处理然后才转到真正的页面。暂且不说这种做法给电信自身带来多少额外的服务器负载,单从用户角度来说,已经严重损害了电信宽带用户的使用体验。我开宽带,我出钱,你出设备,这是很正常的市场消费行为,你作为服务商,凭什么监控用户的上网内容?
用户的隐私受法律保护,电信营业商作为网络服务提供商,在提供网络服务的同时应该全权保障用户的隐私不受侵犯。如此倒好,不但没有尽到保护用户隐私的责任,反而侵犯,而且还侵犯的如此明目张胆,以至于严重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
我不知道电信现在是否仍属于国企单位,但电信的这种做法很明显是为了配合网监部门监控网民网络行为的需要。监控到这个份上,我想人人可以自危了。想想吧,你的银行卡帐号和密码,你的情书,你的日记...现实中我们还有衣服可以遮体,网络上我们却都在裸奔。
看来以后还是应该重新使用书信往来,原因是书信被人拆了你还可能知道书信内容已经被人偷看了,如果email被网监叔叔给看了你却连知道的权利都没了,可悲啊。